初来南京这座城,我不认识谁。如今,在南京已经是第五个年头,我对这里已然有了依恋。
人们都说,爱一座城,是因为爱一个人。而我,爱南京,是因为我有很多可亲可爱的人。这些人里,便有我的研究生导师王老师。
王老师课题组,常年都是有15个左右的学生。学生人数不少,这就必然会使得他与每个学生的直接交流有限。
记忆里,第一次近距离,同王老师频繁沟通是在发表论文的时候。我们交流的主体就是我的论文。我写,他给批阅,我修改,他再给我批阅,如此反复,每一遍他都仔细斟酌给出建议。往后,我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也这样一遍一遍给我提建议,做修改。
那时候,对他最大的敬意源自于他对论文遣词用句,数据引用以及发表事宜的高度严谨。每次他给我批阅,细细看他给的评语,字字潇洒,但字字不逾矩。
毕业一年多,还是年前11月同届同学聚会时见。今日又得见他一面。
自从毕业,我发现再见王老师,已经不再是在学校时的感觉。他说起话来,亲切许多,谈话间隙,还会“咯咯”笑几声。谈话的内容不再局限,问工作,说生活,小到个人,大到社会环境。说得时候,真心实意,无遮无掩,以自身说事,不时还有“自黑”的意味。
读研时,觉得王老师是“淡泊明志”型的,身在“江湖”,但不论风雨,“坐怀不乱”。如今,再见他,同他交谈,我首先想到的是“大智若愚”。我觉得,他看得清,想得明白,活得通透。
他告诉我说,不要紧盯眼前,要往外看,往远处看,别因小失大。
他还告诉我说,身在围城,但心勿囿于围城。做好本分之事,若还能墙外开花,墙内香,这样更好。
他最后叮嘱我说,社会本“江湖”,无论在哪里,都不会有绝对的“净土”,有人便有纷争,人性至善,人性至恶。
我想,王老师,于我而言,已不仅仅是师者,更是我人生途中的长者与贵人。
有恩师如此,满心荣幸。感恩生命的际遇。
(我是蓝澜Queen余芳芳,我(598号)正在参加日记星球第31期蜕变之旅,这是我的第157篇日更原创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