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债之旅
《复仇者联盟3:无限之战》,十年的铺垫,漫威用十八部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这一次,我们都在电影院里用眼泪加倍返还。虽然知道有人会死,但是如此集中的发便当,着实让人感觉漫威来收债了,似乎以前电影中的每一秒都是恩赐。复仇者系列电影的出现,改变了电影。这样形式的电影,我既不反对,也不赞赏。正如福尔摩斯系列,文学可以出系列,电影怎么就不行了呢?然而我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电影本身正在成为流行文化的延伸,而非文化本身。近十年的商业电影中,原创故事越来越少,大部分是续集、重启、或者改编翻拍,并且改编翻拍的作品本身就有一定的知名度,说白了就是IP当道。受到漫威的刺激,华纳和环球都要经营自己的“宇宙”,虽然并不成功,创作者的心理也发生了改变,人设高出人物,叙事高于故事。我们现在开心地吃着漫威发的糖,这个债也许要很多年,通过很多的电影来还。
战争与战斗
观众通常对漫威电影有这样的一个印象:反派不够出彩,甚至中二。虽然电影中总会给反派补充一些背景信息,甚至给一点申辩的机会,但是观众就是记不住,或者说根本不关心。反观DC的一些作品,比如诺兰的《黑暗骑士》系列,扎克施耐德的《守望者》,反派都相当出彩,甚至盖过英雄的光芒。不过随着《正义联盟》和《无限之战》的先后上映,DC连反派的气场也输光了。对于这个现象的解释,也不能仅仅是漫威和DC两个阵营的辩论了。本文虽然主要讨论《无限之战》,但是不妨就此延伸开,探讨一下这个现象的成因。为了解释反派人物的问题,我要提出一个新的批评:漫威的电影缺少对“战争”的刻画。
“战争”从来不仅仅是士兵的厮杀、军事的角力。战争不是一场行动而是一种状态,不论是士兵还是平民,不论你是否在身在沙场,只要你出于战争的环境之下,你就是在参与战争。战争可以是一战二战那样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也可以像冷战那样暗流涌动、兵不血刃。漫威这十年来的十八部电影中,大部分电影描述的都是世界级甚至是宇宙级的危机,这样级别的事件,危急程度每一件都远超我们真实世界中的战争。但观其呈现,总是缺少“战争”的质感。
要说明这个问题,不妨引入一些其他的作品作为对比。比如《黑暗骑士》系列,就格局而言,不过是哥谭市的几次恐怖袭击,但是却更有“战争”感。因为这一系列电影中,真正的主角不是蝙蝠侠,也不是比主角更出彩的反派们,而是哥谭市民。反派或者恐怖分子的出现不过是这个城市里社会矛盾的极端体现,原有的贫富分化、政治腐败等等问题早就让哥谭市成为一个火药桶,只要有一点火花,就足以引爆所有人。小丑、贝恩不论是阴谋家还是野心家,他们作为不安定的因素是任何社会当中都会存在的,而他们能够登上舞台,某种程度上就是人民意志的体现。而蝙蝠侠作为英雄代表的则是传统道德和普世价值对极端问题的处理方式——虽然每次都能击败恐怖分子,但是哥谭市从来也永远不会真正和平。所以说到底,《黑暗骑士》系列中的冲突本质上不是英雄与反派,而是人民群众的内部冲突。同理,《守望者》《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本质也是如此:人民群众是真正的汪洋大海,英雄和反派只是海上的浪花。这里只讨论创作上的立意,至于拍得好不好看,不做评论,更不去争论DC与漫威孰高孰低,况且《正义联盟》连这一点立意都彻底丢弃了。
漫威电影缺少“战争感”的原因正在于此:人民群众基本是吃瓜群众,偶尔参与进来也不过是英雄与反派的战斗背景。明显可以感觉到的一点是:DC的作品中,英雄是被民意推动或羁绊,反派则善于煽动操弄人民情绪;漫威则更像是英雄们的私人恩怨,而群众大部分都拿来垫背,甚至拿来作为借口。仅举一例:《美国队长3:内战》中《苏科维亚协议》的签订是跟全世界普通人联系最近的一次,这个协议究竟是谁更应该关心?是英雄们还是我们这些普通人?这个协议的出现究竟是出于政治考虑还是只是为了给内战找个导火索?
不妨再回到现实中反思一下这个问题:战争作为一种状态。拿破仑和希特勒先后称霸欧洲,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近一些的还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首先,这些战争的发动者,不仅仅是几个战争狂人。每一次战争的发动,都有“民心可用”的基础:拿破仑上台正值法国大革命、希特勒执政恰逢德意志民族主义高涨、日本更是全民参战、至于伊拉克战争,从意识形态上讲,说是十字军东征也不为过……虽然“不正义”的战争最后会以处决战犯的方式息事宁人,可实际上战争的责任绝不仅仅在战犯身上。其次,战争的体现也不仅仅是炮火硝烟,二战中伴随着前线的炮火,还有惨绝人寰的屠杀,经济萧条,社会矛盾,民族仇恨,意识形态对立,这些都更广泛地发生在战场之外的世界各个角落。冷战——虽然没有一个厮杀的前线,却依然是战争,正是因为人人都生活在战争的状态当中,只要每个人的内心都是都是武装的状态,战争就存在。如果对战争的描述脱离了这些,不论地球还是宇宙,都只不过是超人们的角斗场而已。
不说战争这么大的话题,《无限战争》的战斗场面怎样呢?不得不说,全片无尿点。首先能做到这一点当然得益于之前十八部电影的铺垫,各个英雄的技能特长无需另外交代,直接放大招,并且从影片开头打到最后一分钟。钢铁侠的纳米装甲融合了漫画中的血边装甲和头号装甲的特性,可以说是全片视觉上的一大亮点,蜘蛛侠的钢铁蜘蛛装也如约亮相。新装备的出现让两人的动作更加酣畅淋漓,行云流水,但是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尤其是钢铁侠,因为纳米装甲的无所不能和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他的打斗更像是魔法而非高科技。浩克虽然只在片头有短暂出场,并且是为数不多被吊打的场景,却异常精彩、惊心动魄。雷神的破风战斧是一大惊喜,反而是预告片中美队的新盾牌没什么存在感。电影的真正主角是灭霸,凡是和灭霸正面交手的英雄,几乎都安排了足够的戏份,设计了高水准的打斗,可惜的是通过预告片,我们原本期待的美队正面迎击灭霸的期待落空了。总体来说,这是漫威电影中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惨烈的原因除了动作设计之外,还因为我们喜爱的角色的牺牲。
牺牲
如果要给《无限之战》找一个贯穿的主题的话,最合适的就是“牺牲”。牺牲(sacrifice)不论英文和中文,都包含了两层意思。原始意义上来说,更接近于献祭的含义,本片在这一层意义上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灭霸牺牲心爱的养女卡魔拉换取灵魂宝石,即使强大如疯狂泰坦的灭霸,他也别无选择。如同亚伯拉罕献祭以撒,抛开信仰层面的解释,面对更高的存在,除了牺牲别无选择。也许是因为一个献祭爱子,一个献祭爱女,加之美国的基督教文化背景,不得不让人怀疑导演的处理是有意为之。当然也有不同之处需要指出:亚伯拉罕受到启示,他的表现是对上帝的完全虔诚,不揣度上帝,也不心存侥幸。对于虔诚和理智的矛盾,由神学家们去解释,这里不去细说。回头说说灭霸,灭霸牺牲卡魔拉更多是出于理性考虑:尽管不舍,但是为了更高的事业,即使是女儿也必须死。这里的“牺牲”更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牺牲,包含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感念。不是出于对未知力量的恐惧或者更高存在的纯粹崇拜(比如萨满教和犹太教),而是为了更高的目的,不如全人类的福祉。
同样做出牺牲的还有英雄们,绯红女巫在最后关头选择将心灵宝石和幻视一同毁灭;钢铁侠抛下小辣椒前往太空;星爵甚至像战友兼爱人的卡魔拉开枪……甚至萨诺斯弹指间消灭半个宇宙的生命,也是一种更大的牺牲。但是电影中牺牲引起的观众情绪并不来自于英雄主义,而是来自于观众对角色的喜爱,不同于我们看到董存瑞炸碉堡流的眼泪。漫威不但了解他们的角色,更了解他们的观众,杀死一个观众喜爱的英雄,远比屠杀半个宇宙更加催泪。如果回到战争的主题来说,牺牲不是利益交换,也不是英雄主义,而是每个深处战争之中的人要付出的代价,发起战争的人承担战争的代价。虽然我们总是说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但是也深知,发动战争的就是世界人民而非独夫民贼,民意裹挟的恐怖程度不逊于独裁统治,真正反对战争的,反而是局外人,这些人中,就有一群人,称为侠客。
侠客们
大陆的翻译常常将超级英雄翻译为某某侠:比如钢铁侠、蜘蛛侠、蝙蝠侠……除了蚁人没有被翻译成蚂蚁侠。中国人说的“侠”是否符合超级英雄的定位呢?解答这个问题,需要重新理清武侠的概念。
中国人最熟悉的侠,大部分来自于武侠小说,武侠电影。但“武侠”这个词绝不仅仅限于这种狭义的理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里的“文”不是指文字,而是思想,“武”不是指武术功夫,也可以是军事,简单来说:“武”指的就是暴力。侠的出现,跟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有着很深的渊源。“武侠”与儒家思想上的渊源暂且不提,只说墨家,因为墨家是亲身实践武侠的思想流派和团体。春秋时代的墨家不仅仅是个学术团体,同时他们也组织民兵,培养说客,周游于各国之间,生活上也准军事化。信奉“兼爱、非攻”。他们主张的“兼爱”对人无有亲疏之分,一律平等相待,但这恰巧导致了他们无法真正融入社会,这一点对后世的武侠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实当时的墨家有着多重性质:宗教团体,军阀,NGO。而他们主张的“非攻”,依靠的恰恰是暴力。《墨子·公输》中记载了墨子游说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事情。墨子先分别从道义、利益两方面来说服楚王,但是楚王仍执意攻宋。最后墨子拿出军事上的优势,才让楚王罢兵。以暴力带来和平,这是止戈为武的智慧。
后世的武侠基本集成了墨家的这两点传统,或者至少受到其影响:“兼爱”定位了侠客的身份,一定是处江湖之远,而非庙堂之高;“非攻”决定了侠客的手段,是暴力而非思想。侠客最终呈现的就是面貌就是“以武犯禁”。金庸借郭靖之口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虽然郭靖是读者心目中的侠之大者的代表,然而郭靖说这句话的时候,指的却是岳飞韩世忠这样的民族英雄。这句话其实背离了武侠的概念:既然是以武犯禁,那么侠客所用的暴力手段必定是非法的。一般来说,军队和警察是国家仅有的合法暴力机关,日本可以注册合法的暴力团,但在世界大部分国家,暴力团就是黑社会。可即使是路见不平,替天行道的行为,自古以来也都是违法的,侠的身份注定他们不可能“为国为民”。
超级英雄们,如果要给他们找一个定位的话,多数情况下,“侠”是合适的:首先,他们之所以是超级英雄,是因为他们有超出常人的能力,不论是魔法、变异还是高科技,让他们有了暴力的基础;其次,他们的存在超出了社会的管制范围,尽管他们仍然被称为英雄,也只是因为他们恰好奉行跟我们同样的普世价值。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武功可以算作超能力的一种的话,我们的武侠片也是超级英雄电影。最根本的是“以武犯禁”一直也是贯穿在超级英雄片当中的信条,如果你以前没有注意到,那么不妨想想《钢铁侠》和《007》《特种部队》这些电影的区别。
这里我一直将超级英雄限定在“侠”而非“英雄”的概念上讨论,英雄比侠客更加复杂,侠客虽然犯禁,毕竟还是道德动物,而英雄的概念,则有超出正义和道德的部分。先挖一个坑:灭霸是不是漫威宇宙中最大的英雄?关注一下“假装我知道”,我将在下一篇《复仇者联盟 之 英雄篇》中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