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5研讨案例:
瑞瑞生活在重组家庭,小时候比较敏感,妈妈在他很小时候脾气很暴躁,只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在一年级时候他就被送到了私立学校,一周住宿,周末回家一次,孩子胆小敏感遇到事情憋在心里或是哭。在四年级时候因为作业没写完,老师就吓唬他把他关进小黑屋,造成他恐惧的心理,不想在那里上学,不得已转到了我们学校。听前任班主任说他在四年级时候因为题不会而发怒、大叫,用笔刺伤班主任的胳膊;一次英语课上他和同桌说话,英语老师只是批评了他两句,他就冲上讲台用拳头打英语老师;五年级时候,再次分班换了班主任,策略改为只要同学们看到他大吼大叫,不去激怒他。六年级他被分到了到我的班,我也认真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
问题:遇到小瑞这样的同学,只要遇到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挫折就在教室大吼大叫,影响其他同学,我该怎么办?
面对他,我们该如何
长垣 刘嘉琪
一、问题聚焦
小瑞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挫折,倾向于在教室通过大吼大叫的方式来引起注意或者是宣泄自己,他的行为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和其他同学的学习。那么,如何有效解决小瑞的行为问题,成为当前班主任、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原因
1.原生家庭的影响:首先是重组家庭,重组家庭与原生家庭有一些的不同,重组的家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他的成长,对他的性格、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其次,母亲粗暴的教育方式,也加重他的心理负担;再者,早期的住宿经历,在他需要陪伴与关爱的时候,远离了母爱。这些都是导致他缺乏安全感的行为,缺乏教育养育的行为,所以导致他在处理情绪和行为时过于单一。
2.学校教育:四年级的恐怖经历让他弱小的心灵再次受到创伤,可能产生“我要通过我自己的方式让我变强大”的思想,所以在后续中不断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在后续四年级、五年级通过“暴力”解决问题,在暴力的同时,养成情绪的不稳定,逐渐形成不管在任何事情上只要不如意就会大喊大叫,控制不了情绪。其次,教师的处理方法也欠妥,避免激怒或忽视他,虽然暂时缓解了冲突,但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个人情绪管理:站在小瑞的角度来看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小瑞从小的生活环境导致他的行为方式有些欠妥,不管是情绪管理不足,还是遇到挫折时解决方法。归根结底,还是缺乏正确的人来引导他。
【提前说明一下:我在处理孩子问题时,尤其是在教育自己孩子问题时,我更倾向于从家庭教育中找问题,因为家庭教育建设好,孩子才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当我面对自己孩子时,我很喜欢从自身、从家人身上找问题】
三、建议措施
1.学校的助推。
面对小瑞的改变,学校要比家庭更容易,因为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需要和小瑞建立信任的关系。比如,科任老师,给予他“过多”的关注,让他帮忙跑腿,让他接拿物品,一直和他有一个友好的联系,因为小学生会把为老师帮忙当作“荣耀”,科任老师相对来说更容易和他建立关系。从而从小瑞的角度来了解他的内心,以找到突破口;比如,班主任的工作,就需要号召班级同学,对他进行帮扶和关爱,最起码让他在班级感到温暖,感到安全。
2.小瑞的努力。通过建立的良好关系,让小瑞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这样小瑞才可以尝试着改变。比如,运用情绪疗法,当面对困难和不满时立马采取深呼吸练习,转换情绪的表达方式。
3.家长的关爱。妈妈要改变对他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已经让小瑞出现问题,所以,家长要及时改变教育方式;和学校老师保持一致,对于在学校的转变,妈妈也要试着去鼓励他,安慰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小瑞的行为问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多重人员共同的努力,要有“不轻言放弃他”的信念,不断获取他的信任,不断调整教育方式,为他提供一个包容、有爱的成长环境,逐渐帮助他克服困难,让他重新面对挫折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