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可能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当我们还在想如何找到解决办法的时候,别人已经快速妥善的处理好了这个问题。这样的情况出现一两次,我们可能还觉得正常,但是一旦出现多次,就会影响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有点儿自我怀疑,就像有些网友说的,我总感觉自己是来凑数的,但是仔细想想,真的是因为我们在智力上不如别人吗?还是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对方法?
就像做饭一样,如果我们想要做一道鱼香肉丝,不知道正确方法和步骤的,我们就会问,鱼香肉丝里怎么没有鱼呀?那这道菜我们永远也做不好。
但是如果我们找到了恰当的方法,比如说我们知道了鱼香汁的调配步骤和比例,肉和配菜的烹饪顺序。和时间那么做好鱼香肉丝就不是什么难题了。生活当中,这种不能有效分析处理问题的表现,其实就是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
我们先简单的将思维方式狭义的按照中学时期的文理分科界定为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
中学时代,我们把学科分为文理科,比如说生物,化学,物理,这些学科就属于理科。历史,政治,地理就属于文科。
理科生接触的知识结构呢?
大部分是客观世界的定理,公式,数据,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理科生们,能够习惯的用数据推理,强调顺序和过程,进而形成一种更强调用数据资源逻辑推理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文科生接触的知识当中呢?
具体的人和事的概念会强一些,更倾向于用事件去评价人,用意义去评价事件,这些基于丰富人性出发的思考,会具有更多的主观创想的成分。
我们按照不同的学科的思维特性,将学习时候的思维方式划分为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
这两种思维各有优势,但需要明确的是,文科思维并不是文科生特有的思维。换言之,一个理科生很有可能具备很强的文科思维,而一个文科生也很有可能具备很强的理科思维。
今天的课程当中,我们关注理科思维,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理科思维这个概念,我举一个我们生活当中的实例。
在大学校园当中,在吃饭之前,我们经常要思考一个问题,今天中午我们吃什么?去哪儿吃?对于这样的问题,强文科思维的同学会习惯性的在脑海当中构想出不同食物的味道和上一次用餐的体验,然后开心的选择那个当下情感触发最想要吃的东西和最想要去的食堂。
而具有强理科思维的同学,他会首先出于个人的需求考虑,要吃番茄鸡蛋。在此之后,根据需求确定途径,想出几个方案,然后进行优选的分析。方案一,学生第一食堂好处是距离近,但坏处是味道比较一般。方案二,去学生第二食堂。好处是好吃,但有点贵。方案三点外卖好处是省钱方便,而且有优惠券。但是即便这样,它的价格还有可能是最贵的,具有理科思维的人往往会将这几个方案比较之后,选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方案。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的区别。可能吃饭的最终选择都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却大有不同,这种去寻求最优解的方式就是典型的理科思维的表现。
简单的了解理科思维之后呢,接下来我要跟大家分享如何在理科思维的基础上去有效的分析和处理问题。
通常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问题的分析:
横向和纵向。
所谓的纵向,也就是深度。对于问题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然后选择最重要的问题优先解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横向则是广度,它要求我们综合的去思考问题,从所有解决方案当中找出最优解。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一般也是在这两个层面进行的,如果脱离了这两个层面而进行无秩序的分析。即便能够解决问题,也可能因为分析问题缺少逻辑性,导致得到的答案并不是最优的。
因此,认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通用思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先来说说纵向。每天我们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问题,我们在处理和分析的时候,如果缺乏思考的逻辑和顺序。经常是想到哪儿就说哪儿,想到哪儿就解决哪儿,这样不仅不能很好的处理问题,反而会促使一些新问题的产生。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冷静下来分析一下,首先我们可以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对问题进行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打分。首先去处理那些重要而且紧迫的问题,同时排除一些既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情干扰。
这样给我们处理问题,提供条理和顺序,进一步的我们需要学会纵向的拆解问题。
相信各位都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将大象的重量等量的拆分成一堆石头,然后再对这些石头进行称量和累加,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只要你形成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那么一张白纸几行字就可以实现了,只要我们在生活当中注意训练,很快就能形成这种思维。
说完了纵向,我们再来说说横向层面。
如果说纵向层面讲究的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按照问题的先后顺序来解决,那横向层面则更加强调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和在多种解决方法当中找到最优解。
其实,这种横向的分析常常都涉及到我们对问题各个层面的考量,我们需要收集问题的有关信息,界定问题的范围分析,这个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我们需要穷举出问题涉及的每一个独立因素,然后逐个的进行考虑。
比如我们在买房子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价格,房子的大小和周边环境的等等的因素。如果我们不对这些因素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考虑,不列出每一条因素的话,我们就有可能会忽略其他的问题。
比如这个地方的手机信号是不是很好?有没有一条制约你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说房子的采光性怎么样?冬天室内是不是会过于阴冷潮湿?只有将所有的这些方案都考虑在内,我们才能够称心如意的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
我们需要有一个这样的意识,将一个问题想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找出最优解。这样我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的紧密,解决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程序化。办事的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那么,这种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后天应该如何培养呢?我总结了三个步骤,跟大家分享。
首先要注意日常的思维训练,这种思维训练一般可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什么影响的方式来进行?
比如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尝试着有意识的进行这种思维训练,我们对自己看到的新闻事件进行分析: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它发生的条件是什么?这个事件发生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
二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去接触新事物,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思维。
好奇心能够引发我们思考新的事物,能带给我们新的灵感,提供新的思路,你知道的越多,遇到一个问题时,你才能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比如我们要装修自己的房子,我们期望在不同的房间当中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我们就会选择传统的中国风,欧美风和日式风格等等,但是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正是因为我们接触过这些事物,我们对这些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我们才能够基于这些了解进行现实情况下的假想和设计。
另外接触新事物,也是我们不断学习的过程。阅读一本新书,学习一项新技能,尝试一些新事物,踏上一段新的旅程,都是我们提高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因为这些新会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也就是知识储备的过程。
青蛙觉得天只有一口井那么大,是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见过井外面的世界,它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所以就会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那一口小小的井和小小的天空之下,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也一样,因为害怕或是懒惰,我们就一直处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这个圈子里都是我们熟悉的事物,会让我们感觉安全。
就比如说像我这种工程学科背景的同学,就很少去阅读经济学类的书籍,我认为这些书啊,晦涩难懂,不太想尝试。但是当我下定决心去接触一些经济学知识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知识着实的帮助我们开拓了思考的问题的途径,他用一种不同工程学的方式,总结着这个世界。
另一种运行的规则,而当我们走出这个舒适圈,不断的去尝试和接触新的事物,我们就能够从新知识当中获取创造性的启发了。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我们需要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逻辑思维的训练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这样我们会更容易看到一个事件的全貌。所以日常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不同个体的角度出发。
如果我是我的上级,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如果我是我的恋人,我会怎样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我是我的孩子,在那个当下我是怎么想的?
很多问题,当我们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考虑的时候,往往就能够理解他们在那个当下,做出选择和行动时的初衷了,或者我们也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出发:五年之后的我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儿?十年之后的我又会怎样对待今天做出的选择?
对于未来的展望,往往也能给现实的我们提供一个引导。让我们对现在的问题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和眼界。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空间的角度来考虑。
如果在不同的国家,他们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如果我们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我们又会怎么做?
这种多角度的思考,让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也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在不同的角度切换当中得到进步,相应的也能够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是我们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透过表面,看清楚复杂事物的本质和脉络。从而更合理的调配资源,以最低的成本,最高效的解决问题。
此外,逻辑思维能够增强人的分辨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是各异的文化形态。如果缺乏逻辑修养,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我们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比较,分析和评价了,同时逻辑思维的建立,也会促使我们独立思考,增强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希望这节课能够帮助大家在生活当中更加有效的分析和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