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先生在电车中遇到一位长相可爱的白人男孩,出于喜爱而常常看着他。没想到那位白种小孩竟然用“凶恶”的眼光回瞪了作者。这使作者内心感到愤怒和空虚,进而使他联想到了白种人对黄种人的践踏,蔑视,以及他们对中国的欺凌。洋洋洒洒写下的文字几乎占了文章的三分之二,可见他对此事的感触不浅。
抛开引起作者看法的这件事,我对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看法和感受大部分都是认同的。他说“孩子应该是世界的,不应该是一种,一国,一乡,一家的”以及“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从中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对人种平等的强调。令我敬佩的是,在使自己极为“愤怒”的事件面前,作者并没有一昧地表达关于黄种人被歧视的不满,而是从多个角度冷静客观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抒发感情的同时,也根据当今社会现状对此事进行剖析和延展。例如第四段段末对小男孩“强者”的表现的思考,还有文章中第三段段末对白人男孩“伸脸”行为的非偶然性的证明,都是作者理性思维的体现。
但回到这件事,我就不得不产生疑惑了。从文章中作者对刘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疼爱且喜爱小孩子,尤其是可爱的孩子。所以才有了他看着白人小孩的表现。但由于作者的“老癖气”,常使被注目的孩子感觉不自在,但大多只是害羞地回避。可是西方人与中国人文化性格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对事情所持有的态度的差异。所以那位白人小男孩的反应在我看来也不算奇怪,难道白人男孩在被人注目时也应如中国孩子那般反应温和么?
因以上缘由,此事有可能是因作者敏感而多虑了,但这种多虑也源自作者对当今时局的深深忧患。不过有人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现出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情不太正常,而且下文其实是在掩饰他自己的感情。我不同意此观点。其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几乎人人都喜欢亲近美好的事物。特别是可爱的孩子也常常会引来陌生人的赞赏和逗趣;其二,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有周游世界的经历,自然会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同时,从作者的文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真诚且朴实的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的表达直接一些也正常。其三,从作者在下文的感受中再深入探析,其中蕴含的对民族,国家乃至世界深深的忧虑和热忱的爱国忧国之情怎么可能会是如此观点所说的纯属掩饰?所以作者所表现出的喜爱孩子的行为并无反常之处。
或许人们关于作者对此事产生看法的原因有所争议,但并不影响文章整体。这篇文章中“人人都是天之骄子”的主旨,作者深刻的思考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民族,国家的热爱才是真正的精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