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真的很神奇,帮我看透了很多日常的行为,其实最重要的是购买行为,是如何出现的,是什么在督促我买买买,去年就看过这本书了,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确实理智了很多。
承诺和一致
每个人的大脑中有一只怪物,它们牵引着我们的行为,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
书中有个非常让我惊叹的例子,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女孩和男孩同居好久,从来不提结婚的事情,还有喝酒的恶习。她希望这两件事男孩能够改变,但两个人始终达不成共识。
后来女孩前男友再次出现,两人很快就进入了谈婚论嫁的地步。男孩给她打电话,说要复合,可女孩说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
之后男孩说,那我可以戒酒,就这样一个理由,女孩心软了,回到男孩身边。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之后,男孩说没有必要戒酒。之后又说,结婚这事可以再等等。
可女孩不再闹了,还比之前在一起是更投入了。她的理由是,她已经再两者之间做了选择,她认为现在的男友地位排第一。
尽管求复合时,男友说的两点都没有做到,但女孩感觉更幸福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其实人很容易自己骗自己,为了证明自己没错。实际上就是承诺和一致原则。
为什么人都要言行一致呢?
首先,其实言行不一的人,会被认为有毛病,还会被认为时缺逻辑,脑子不够用,人品有问题等等。
其次,承诺和一致,是一按就播放的自动响应模式,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便捷方法。
最后,机械的保持一致,会避免人误入歧途。一旦做了选择,我们就不用再思考了,思考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我们为了避免麻烦,自然就倾向于选择简单的方法。
其实我想起来自己平时买课程时候的行为,我通常不会和任何人商量,我到底要不要买这门课程,我看完课程介绍,就会很冲动,不会想这课程我会经常用到吗?我有时间吗?这个课程靠谱吗?
很多时候购买只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当我感觉买下这门课时,内心的紧张感就消失了,好怕有人来阻止我买,内心可能就决定要买了,就想执行下去。
承诺是关键
商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登门槛”,方法就是首先提出一个比较小的要求,在答应之后,再提出更大的要求。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承诺都会影响自我形象,除非是那些当事人主动的,公开的,经过努力自己选择的,我们才会更在意。
就比如说我前年参加过一个读书打卡营,就是要经过筛选,并且要承诺每天完成那些任务,之后才能算是成功毕业的。那21天一天都没有间断的打卡,也是那段时间读的书印象都好深刻。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目标公布与众,而不去做的话,身边人就会觉得我们言而无信,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周围的人怎么看我们,其实对我们的认知也是有关键作用的,有些人被放在了重要的岗位上,于是就更努力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要把目标写下来呢?其实很多公司都喜欢让员工写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写下来就等于是承诺了。倘若要求把个人目标在公众面前展示和朗读,那么这份目标就更有力量了。
为目标付出额外的努力:一个人为承诺付出的越多,就越舍不得放弃,约会用力去维护这个承诺,就像开头那个姑娘的故事,她因为男友放弃和前男友结婚,失去了很多,就更不想放弃现男友了。
费尽周折得到的东西,往往比轻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更珍惜。
内心的抉择:当人在没有很大压力下选择的,内心才会真的对这个承诺负起责任。
如果一个活动,奖品太丰厚,送一个最新款的苹果手机,10000多啊,很多人都去参加了,那么他们会说违心的话,事后很有可能会不想认帐了。
所以商家善用的“抛低球”的方法,具体是给你一个甜头,让你做出要购买的决定,然后再交易没有完成之前,取消了最初的这个甜头。一旦做过决定之后,人就想去支持自己的决定,会安慰自己说,反正也不在乎这点礼品或是钱,干脆直接买了好了。
最关键的我们如何避免承诺和一致干扰我们的行为呢?
首先,跳出思维陷阱:不要死脑子,多思考,如果发现了商家的骗局,那么果断放弃一致的原则。
其次,掌握所有信息后,如果时间倒流,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问问自己的内心,就知道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