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2725 字 | 建议阅读 5 分钟
我们先来想一个问题——
是因为环境的过度安逸导致我们不愿努力?还是因为我们本身就不想努力而认为环境本安逸了自然就无需努力?
问题等会儿回答。先来说说,阅读的问题,最近我收到很多读者反馈说,阅读和学习上遇见了一些困难,大多都是说自己读不进书,想要知道如何改变自己读不进书的方法。
我这里简单说一下,其实,读不进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核心的一点可能是,目标不明确,到底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
你可以是为了消遣,为了增长知识,可以是找素材,也可以是为了炫耀数量,反正,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很多人虽然说了一大堆的理由,但是,一看就知道是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读书,甚至反问几句就说出自己只是不想被人说没看书?
这简直是搞错了读书的方向问题,是很严重的问题,不想读书就不要读书,不要勉强自己,可以去看电影,和朋友交流,而不一定非要读书,难道真的是因为6月又抢购了很多书,觉得不读书心里焦虑了?
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不进书,可以慢慢读,但是没有目的乱读,甚至以为自己读了就能马上改变自己,其实是很有害的。
读不进书,到读进书是一个过程问题,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读书来干什么,连炫耀也觉得没有必要,那真的不要读书了,因为读了也是白读,不要说什么自己总有一天能想起的鸡汤话,有些东西是记不住的。
模糊的东西更有害,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知道读书的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
1
好了开始今天的话题,现在来回答开头的问题,我认为是不愿努力的更多,虽然他们都号称自己有上进心,做到的结果来看,就是有很多人以为自己很努力,只是怪环境太安逸。
但是很多人一定会否认说自己不是那样的人,确实是因为环境太过于安逸了,基本物质需求都满足了,也没有改变世界的动力,自然就不想努力了,怎么能说不想努力呢?
的确,现在我们都喜欢说自己有上进心,不会随大流,都很特立独行,都有个性,可是事实上,我们只不过是喜欢看别人最近在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我们也跟着喜欢再买一件,看别人在看什么影视剧,我们也跟着看一下,免得见面聊天没有话题,没有谈资,被大家疏远,或者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
好像我们如此的在心中特立独行了,可落实到行动上又无此的无力,而恰好,环境也是很安逸的,自然就说环境的关系了,人受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不好轻易改变的,不是吗?
并不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过度追求安逸的环境后,背后潜藏的危机实在是大,可奈何又看不见长远的危机所在,只能边走边看,而当危机真的到来时,有手足无措。
我想说的是,不追求过度安逸,管理舒适区,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至于不想努力重要还是怪罪环境,比起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反正都是不努力。
我建议你要努力起来,这一点很重要,不要你的年龄几何,努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可以是学习一个新技能,可以是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总之,一定要努力起来,对过度安逸持谨慎的态度,保持自己的时刻警醒。
2
不过,就算我再强调,看到的人也很少,践行的人就更少了。记得前几年很多人都喜欢去考公务员,觉得这是一个金饭碗,一辈子衣食无忧。
但现在似乎热度就没有那么大了,可能是因为改制,可能是因为风险和到公司去上班已经差不多了。
这里就说出了一个问题——过度安逸。像考公务员也算是追求过度安逸的一种方式,认为自己只要考上一辈子就没有风险了。
这样的想法,不能说完全错,但实在让人很难赞同起来,就像很多人羡慕这几年搞IT和搞金融的一样,又想一窝蜂的往里面钻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人判断一个工作的价值,不是按照对自己是否有成长来看的,而是看安逸程度,收入多少来看。
而当安逸不行,收入不够,就开始抱怨工作不行注入此类,真的这样自己挖坑自己跳,还抱怨别人难道真的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我看很多人没有觉得不妥,反而觉得很好,要么陷入安逸的无法改变的怪圈,要么加班加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加班了。
过度安逸,就已经快变成了另一种被大家追求的新目标,什么钱多,事少,离家近,什么奖金拿了多少多少。
很多人在说这些的时候,都是充满了一种羡慕之情,仿佛别人家的都是很厉害,都是什么都不用努力就能做到过度的安逸,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有这样思维的人,都是用自己的思维向别人而已,认为这是一种很成功的表现,可不知道别人在深夜加班的痛苦,不知道看似轻松的奖金,实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从这一点上说,世界也是公平的,因为它真正知道谁真的付出了,谁又没有付出。
过度安逸,只会让人被其美丽的外表所迷惑,而不知道背后的残酷,而追求安逸,会让人不知不觉陷入一种停下来就好,不需要改变什么,就能这样一直安逸下去的幻觉。
可为什么你又会在未来遇见危机的时候,说自己想改变现状呢?
更大的可能是到那时,改变无力,因为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你没有努力,你一直过得很安逸,忘记了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对自己做出挑战了。
于是,改变无力就让你产生了恐惧,焦虑,抱怨的负面情绪,你想甩掉它们,可却要花更多的力气才能甩掉。
而这些危机,很可能都是你现在就埋下的,而你说自己现在没有埋下,只是享受当下,那还有谁能说什么呢?
3
但是作为废话有点多的我,还是想多说一些,说三点吧。
1、学习里的舒适区要敢于突破。
我们的一生就是成长到衰退的过程,但是在自我知识的成长里,我们可以无限的增长,而自我成长里的冒险,更是值得的,可能会收获意外惊喜。
现在很多人都标榜自己学了经济学,一切都是用成本说话,但是自然努力的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整天都在想自己的成本几何,如何最大效率,可有的是就需要不计成本,比如,陪伴家人,陪伴孩子。
行动上更是如此,似乎行动了就有时间消耗,而很多人就因此不行动,最后一样时间成本也没有了,说得时间成本可以管理一样。
2、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要在安全的舒适区里。
但有两个特例,这个要注意,就是人身安全需要在舒适区,这个是一次性的,没有第二回,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说开车要安全驾驶,就是因为生命是无价的,一旦损失就再也没有了,没有第二回的说法。
而财产安全也是很重要的,这个可以适度追求冒险,但是大多数要保证在舒适区,不然,对未来也是具有重大风险的。
3、反思舒适区范围。
当我们随着行动越久以后,扩大舒适区是很有可能的,这和我们熟悉一件事的程度有关心,也是成长的表现,但不要越成长越焦虑,什么都想要,变得无所适从了。
这个值得注意一下,需要我们通过反思修正范围的大小,自己现在是不是在新的舒适区里了,需要需要跳出,需不需要跨越。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就是不会认为安逸是一种终极追求,而是当做一种提醒机制,当自己发现了自己开始沉溺于安逸时,要敢于挑战自己。
持续践行
今天最后只问一个问题,你是想在未来改变无力还是改变有力?
读一下下面的每日废话,就知道了。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