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让人痛不欲生的代谢性疾病
01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血清尿酸升高、反复发作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及关节畸形、尿酸性肾结石、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血管性肾脏病变等。
本病见于世界各地,由于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痛风患病率差异较大,并随年龄及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和持续时间而增加。据估计,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痛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形成,但和尿酸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02
血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会沉积于关节,炎症细胞包裹尿酸盐结晶,并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的急性炎症。但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均会发生痛风,临床上只有5%-15%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发展为痛风。
痛风自然病程分为3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对肾脏的危害最大。
一. 无症状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有些患者终身不出现任何症状。
二. 急性关节炎期及间歇期
- 诱因:受凉、劳累、饮酒、高嘌呤饮食等;
- 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
- 多在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
- 数小时内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
- 疼痛剧烈,拒摸;
- 初发时常为单一关节受累,继而累及多个关节;
- 病程自限性,多在2周内自行缓解。
1799年,英国画家James Gillray描绘了一幅画:画中如蝎子样的魔鬼狠狠咬住红肿的大拇指第一跖趾关节。急性发作起来真的是痛不欲生。
三. 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的特征性表现就是痛风石,多由尿酸盐沉积在软骨、滑膜、肌腱和软组织中。常见于耳廓、跖趾、指间、掌指关节,手、足畸形。严重时皮肤发亮、菲薄,破溃,豆渣样白色物质流出,但较少感染。
当然,上述各个期均会导致肾脏的损伤,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个比一个难搞。
03
痛风诊断的金标准是:关节穿刺或痛风石活检发现特异性尿酸盐结晶体。
- 痛风石:巨噬细胞、上皮细胞包裹针状尿酸盐结晶形成的多核肉芽肿;
- 针状尿酸盐结晶可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到。
痛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应严格遵守下述原则:
- 限酒;
-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
- 防治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 减少含果糖饮料摄入;
- 大量饮水(每日2000ml以上);
- 控制体重;
- 增加新鲜蔬菜摄入;
- 规律饮食和作息;
- 规律运动;
- 禁烟。
痛风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并尽快开始药物治疗。已经开始的降尿酸治疗不应停止,镇痛可以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镇痛,无效或肾功能不全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且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则应使用降尿酸药物,主要是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大类。
- 抑制尿酸合成:别嘌呤醇,非布司他
-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丙磺舒
04
痛风是一种慢性和严重的疾病,可致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降低。所以对于痛风我们一定要重视,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任由痛风发展下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控制饮食,合理用药,你就可以将痛风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