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在牛市的时候进场的呢?我相信是大部分吧,虽然给我没有统计过。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相信很多人在牛市的时候,被动地了解到股市的赚钱效应。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动,然后就是进场入坑了。
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坑在自己身上。
1 高估自己
牛市,是一个股神辈出,风云人物蜂拥而至的时刻。当向来鄙视的隔壁老王,都在以股神的姿态炫耀投资成果的时候,你能忍住不进场试试吗?
进场之后,什么涨,买什么,买什么,什么涨。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赚到钱了。
肯定有不少人会觉得,赚钱是因为自己能力出众,而不会认识到这是市场带来的系统性机会。
就像我在本文一开始,判断大部分人都是在牛市入场一样,都是在高估自己的能力。
2 近因效应
人类对于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容易记住近期的记忆,而忘记中远期的记忆。
在2015年上证指数5000多点的时候,有人不少人开始相信,指数突破2007年6000点,指日可待,甚至有人认为10000点也将不成问题。
在牛市这样一派热舞欢腾的情况下,还有多少人记得熊市中的风声鹤唳。
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的历史的教训。结果就是,常常告诉自己,下一次再也不要被套牢了。
3 从众心理
从历史的情况来看,中国的股市往往是牛短熊长。牛市来临的时候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牛市离开的时候指数每况愈下。
特别是股灾的时候,人们蜂拥抛售,使得股价被进一步打压,进而又带来更大的一波下跌。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旅鼠效应,旅鼠在数量庞大到一定程度,就变得焦躁不安,集体跳海自杀。
人类的从众行为,和旅鼠何其相似。
在进化上,从众行为是生存的良策。那些没有跟着跑,还在思考狮子危不危险的人,已经被吃掉了。但是在投资上,从众行为只能让我们的收益趋向平庸。关于从众心理,我之前还写过一篇文章《人那么多,你还要去?》,有兴趣可以看看。
4 事后诸葛亮
从现在往过去看,一切事件的发生都那么理所当然。
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在现在看来,怎么看都是逻辑清晰的,不可避免的。
但是放在眼前,又有谁能看得那么透彻。要知道当时,全球几百万个经济学家,可没有多少人成功预测到了这样的结果。
正如“事后诸葛亮”的后半句:事前猪一样。
大部分的时空穿越小说,都是从现在往过去穿越,从未来往现在穿越。为什么呢?因为先知先觉的优势啊。要是从现在穿越到未来,用于作弊金手指在哪里?
5 认知失调
我们买入了股票,其实是在预测,股票的价格未来会上涨。
预测的结果正确当然是非常好,预测的结果错误呢?我们有没有对自己说过:“这个股票是一只潜力股,它的价值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是自信还是自慰,只有自己知道。
当现实和我们的认知不一样时,我们需要对之前的决策有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是承认自己智商低,当时傻了,还是告诉自己没错,别人错了,哪一种更容易接受?
屁股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脑袋里的想法。
吃不到的葡萄是什么味道?是酸的。
6 沉没成本
我们买入股票的时候,常常会锚定买入的价格。如果股价高于买入价,就卖出股票;股价低于买入价,就抱住不放。做不到及时止损,结果就成了深度套牢。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及时止损我们放弃了什么呢?价格恢复的可能?谁说价格一定会恢复。
其实止损我们什么都没有放弃,反而是不止损,就放弃了利用这些资金的机会,放弃了其他涨势更好的股票。
也就是说,止损没有成本,而不止损却有。
投资是用现在来换取未来,唯一有效的是未来的前景,而不是过去的投入。
7 零风险偏好
在股市里面受过挫折的人,对风险的偏好更低,没有什么能比无风险获得收益更能让人放心的了。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买银行理财,把钱放在货币基金。
现实中存在零风险的收益吗?不存在。通货膨胀会蚕食我们的资金,让我们的购买力降低。
放弃对零风险的偏执,反而可能收获跟多。
前不久听了得到音频“概率权”,里面提到两个选择:
100%的几率获得一百万美元,和50%的几率获得一亿美元。
50%的几率是得不到这一亿美元的,你愿意冒着这个风险,放弃唾手可得的一百万美元吗?
【参考图书】
书名:《清醒思考的艺术》
作者:[德]罗尔夫·多贝里
译者:朱刘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7679
个人分享关于投资的一些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