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管教孩子的时候,请自问:
“我有没有否定、忽视或者轻视孩子的感受?”
“有没有打击孩子的方式去惩罚或者教训他们?”
“有没有用消极的办法去驱动他们?”
如果你的任何一个回答是肯定的话,请修改你的策略并思考替代方案,让你的孩子也分享一些掌控权。
——摘自《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咱能不能好好吃饭?
昨天我出门买了蛋糕和草莓回家,回到家已经11点,家里人开始准备吃饭,据说一丫在饭前已经拿了刚炸好的虾吃了2只。
因为我们在吃饭这个事情上,没有给一丫做好规矩,所以她都相对比较随意的决定什么时候吃饭,吃多少,这个时候一丫在房间听天猫精灵的故事。
我跑过去说“一丫,可不可以陪妈妈一起吃饭?”
一丫欲言又止的样子,最后说“不行,我不想吃饭。”
我就露出比较伤心的样子离开了,
后来一丫跑过来和我说“妈妈,我听完这个故事我就过来陪你。”
我非常开心的答应了她的建议。
一丫听完故事,过来坐在我旁边开始吃饭,她一眼看到了那一盒新鲜的草莓,
“我想吃草莓!我想吃草莓!”
曾经的你与我
“现在是吃饭时间,先吃饭!”
“吃完饭,给你吃草莓!”
“你如果把饭吃完,奖励你吃草莓!”
“听话,先把饭吃了!”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的,饭么不吃,零食吃吃!”
“你可不可以听话点?”
大人就是死脑筋了,“为了你好,现在就是只准吃饭。”或者妥协了。
孩子的回答永远是:我就是想吃草莓呀!
结果
一、把草莓给她吃,饭不吃或者吃不完。
二、坚决不给草莓,哭闹收场。
三、饭也吃了,孩子觉得特伤心。
学会给孩子分配任务
听到一丫说要吃草莓那一刹那,其实我的内心也是懵逼的,不过立马就觉得我得赶紧动脑筋想解决办法。
“一丫,妈妈买的时候就觉得我很想吃这个草莓,应该真的很好吃,妈妈买回来想给一丫吃。”
“妈妈,我真的很想吃呀,现在就想吃。”
“我上次听奶奶说,你会洗草莓?”
“是的呀,上次我会洗的。”
“那妈妈和你商量一下,等下吃完饭,你教我怎么洗草莓好不好?”
“好的,我们一起洗。”
“洗完之后我们可以分享给大家一起吃草莓好不好?”
“好的好的。”
“那我们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现在我们赶紧先把饭吃完,等下我负责倒水,你负责洗。”
“好!”
一丫很快把饭吃完,然后督促我说,妈妈你刚才说,你负责倒水,我负责洗草莓。我也信守承诺,倒好水,一丫负责洗,并且非常认真的观察她洗草莓,洗完她负责分享给大家每人2颗草莓。
分析
大人不要纠结“现在是吃饭时间”这个道理为什么孩子不懂,孩子只懂她现在的感觉就是“我要吃草莓”,首先我们要接受这个事实,同时,要知道,这些棘手的情感状况,正是你和孩子增进感情的绝佳机会!当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被他们所爱的人理解和帮助更能让他们感到满足了。
通过引导孩子完成“洗草莓”这个任务,让孩子将注意力从“吃”这个动作转移到“洗”这个动作。同时,提出让她“教”我怎么洗,孩子内心会更渴望去实施。当我们观察到她对这个任务充满渴望的时候,及时提出,我们当下要赶紧先吃完饭,才能去执行那个任务,孩子一定会配合你。关键在于,你是否把那个任务描述的能足够引起孩子的兴趣。
同情的力量
试问下自己,
我们是不是从来都是正点吃饭的?
有没有特别渴望在饭点吃个蛋糕吃个西瓜啥的?
如果有,那么孩子也有这样的权力,让我们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同身受,然后再做出恰当的反应。
你希望孩子压抑内心的渴望不说,一味的遵从你的安排吗?如果不是,请不要用权威或者指责的方式让孩子失去自我表达情感的能力,用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大胆的说出她当下的感受,我们只需要倾听、理解、安慰,以及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