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单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个萝卜三个坑让我每天都过于充实。
随着占坑的增多,很多时候不得不站到人前台上,代表部门或者机构参加一些活动。
我不是喜欢抛头露面的性格,属于愿意默默的支持我喜欢的领导和同事,喜欢坐在旁边为他们鼓掌的类型。虽然内心也渴望被掌声,但又有一个声音说她非常不喜欢成为焦点。
也许是“保姆型”和“管家苛责型”的混合教育打击了我的自信心,埋没了我的表现力,拉低了我的“配得感”。对于在人前讲话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从来都是脸红心跳声音颤的。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选择干瞪眼不表达。
然而,被部门或单位派出去参加活动时,理智告诉我必须讲话,必须表达观点,必须出头露面,必须为单位和部门发出声音,必须不能“丢人”,必须树立良好形象。这是岗位赋予我的责任,当我只身一人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必须勇敢的战胜自己,把戏唱好才能“不辱使命”。
这时候的我,不是我,只是岗位的代表。
单位内部主持一场场沙龙活动;一次次去参加调研会;外出参加培训班,先是被邀请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后被安排为小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并形成报告;这个会还没结束,又被告知另一个在七月的培训上要作为组长进行汇报。
最近突然像滚雪球,各种机会和场合不断拓展我的边界和舒适区,把我从习惯潜伏的海底螺壳里拖出来,拎到阳光下,稚嫩的接受潮涨潮落的澎湃。
被邀请的时候是不太好拒绝的,想到主办方会比较为难。于是,就把加班准备讲话素材当做学习的机会、把每次登台当做宣传单位工作的职责、把积极举手互动当做不让活动冷场的义务。每次认真的交付,都是对主办方信任的回馈、是对岗位的敬重、更是对自己内心的安放和历练。
成长就是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即使心中不愿意,也要尽力做到最好。这是我经常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其实更多的也是对自己说的。虽然已经很多年没人把我当小孩,可是谁的内心还不是住着一个不愿出壳的宝宝呢🤣🤣
去厦门培训一周,有缘再次漫步厦大。这个美丽校园的校训给成长中的自己更多的感同身受,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