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为什么现在的肥胖这样的普遍,与我们的饮食是是分不开的。人类由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的营养过剩,也就是经历短短几十年。
从我们长辈们或是文学作品中,都能得到那个年代关于饥饿的记忆,余华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兄弟》等作品中都对饥饿做了描写。
在《活着》中那个丧生的孩子,不就是因为长期处于饥饿,没有什么好吃的食物可以食用,后来福贵做了一些的豆子给外孙吃,孩子很难吃到这样好的食物,不知不觉就是吃的很多,后来这个孩子就因为豆子在肚子膨胀,死掉了。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和三个孩自躺在床上,因为没有吃的东西,饥饿感随时袭来,一家人就这样更多的时间是躺在床上,不随便的到处走来走去,这样能节省很多能量。
于是晚上一家人在饥肠辘辘的时候,许三观给三个孩子每个人炒了一个菜,当然不是真炒菜,而是让每个孩子说出一个菜名,许三观说出这个菜的做法,好像是真的将菜做出来一样,孩子们在许三观的话语之中,好像暂时的忘却了饥饿一般,可这也只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而已。但是就是这样对文字描写,让人感到更多的是心酸了。
对于我自身来讲,很少体会到饥饿感的,即使是在小的时候,也几乎没有感到过饥饿,那时的粮食还是很充分的,家家户户都耕种上百亩土地,粮食自然是不缺的,院子里就有蔬菜,春夏秋季的蔬菜也是不缺的,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家家户户又都杀猪宰羊的,冬天里的食物就更加的丰富了很多。
饶是如此,我也曾经知道饥饿的滋味,这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是不会忘记的了。
那就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远离家门,到镇上的高中读书,学校离家里的距离大概是在200公里左右,就是在高一的上半年,到学校不到半个月,学校放三天假,记不清是什么原因放假了。
当时刚刚到外地读书,对于学校的环境和同学还不是很熟悉,对于这个镇子就更是陌生很的了。
当时在高三有自己的一个老乡,在村子里时的关心很近,于是便将生活费放在他哪里,当时的学生有在校外就餐的条件,也就是不喜欢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可以到校外去吃饭,校外的小饭馆自是条件要好一点,不想学校里的饭菜都是大锅饭。
可是在放这四天假的时候,老乡有事着急回家,到我的班级没有找到为,便让同学告诉我他回家了,却忘记将钱留下来。
这几天的吃饭便成了难题,我不在学校吃饭跟食堂的人自是不熟悉,同宿舍的同学都回家去也,因我的家住的远,就没回去,外面饭店吃饭的人也不熟悉,吃饭就成了一个大难题了。
我们的初中考到这个重点高中就两个人,除了我,还有一个女生,我们自是从前是一个班级的,她也应该家里远没有回去,但是又如何向一个女生开口呢。这时便觉得老乡也太粗心了,自己回家不说,总得将生活费用留下吧。
就这样三天没有吃饭,每顿饭自是以喝水代替了,饥饿感自然是有的,但是从学校不大的图书馆里借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就这样每天独自一人的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书。自是对于书中孙少平的在学校日子的描写,一下子就有了切身的体会了。
现在想来那时三天没有食用任何的食物,绝非事项像今天人们为了减肥而进行的轻断食,那时的孩子营养不缺乏就不错的了。
三天里,饥饿的感觉总是时时的袭来,尤其是到每天饭点的时候,即使身在宿舍里,仿佛闻到食堂饭菜的香味。
第三天的晚上,饥饿感再次袭来的时候,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到书上的了。
我便到楼下转悠,这时食堂里还是开着的,尽管吃饭的学生很少,大多都回家了,就这样在食堂门前徘徊了一会。
在食堂的门口,有一个卖馅饼的老人,就在食堂前面不远的一个回廊附近,用一只小筐装着几十个馅饼,学校通常应该是不允许外人进来卖食品的,不知道这个老太太是何以进到到校园的。
我就在这个老太太身边徘徊了好久,后来鼓足勇气凑到了跟前去,问老人馅饼都有什么馅的,老人说有肉的还有素的,我便问肉的是什么馅的,素的是什么馅的,老人说有牛肉大葱的和羊肉芹菜的,素的是三鲜馅和萝卜馅的。
我问完后,犹豫了一会,便打算离开。老太太说,给你一张肉的,一张素的,你拿回去尝尝。我当时很是惊讶,老人说道,我不经常在这里卖馅饼,你拿回去吃着好,在同学帮我宣传一下就行。
我当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人迅速的装上了馅饼,我自是感谢的不知说什么好。
当时尽管是三天没有吃饭,但是身子好像轻盈了很多,飘回到了宿舍,这时还是空无一人,打开老人装着的馅饼的塑料袋,发现里面装了四张馅饼,当时也来不及多想,真可谓用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来形容了,那时的感觉就是天下还有如此好吃的馅饼。
在我的印象中,后来就再也没吃过这么香馅饼了。
饶是如此,当时也知道这几张馅饼一张正是牛肉大葱的,一张是羊肉芹菜的,还有三鲜的和萝卜的,转念一想,一定这个老太太初次到这卖馅饼,想让我给她宣传一下。谁知道,让我瞬间就解除了饥饿感。
后来,学会就陆续的返回了学校,老乡也回来了,说起来当时回家很急,便忘记了将生活费留下的事情,我便将老太太送给我馅饼的事情给老乡说了。
老乡很是吃惊,说这个老人是经常在这里卖馅饼的,学生几乎都是知道的,而且每次就是几十张馅饼,根本就不愁买不出去的,每次到食堂的门前,不出一会就卖光了,还用的着宣传吗。
我才恍然大悟,老人看到在她附近徘徊了好几圈,后来又问的很详细,却没有买的意思,大概也猜到了我是因为没有钱了,当时的馅饼是五毛钱一张,对于学生来说价格很是低廉的了,何以如此感兴趣,又没有买呢。
当时对老人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但是不知是碍于自己的颜面还是什么的,竟然每次去宿舍绕着老人走开了。可是心底有一个想法,哪天将馅饼钱要送还给老人的,但是就这样一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
有一天,从远处经过,发现老人没有出现在食堂前面的回廊里,从那天起,老人就的身影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吃饭重要不重要,倘使有人说不重要,饿上几天就知道重要了,况且人们能吃保吃好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在此之前,人们大多都是在为饱腹而努力着。因此,在人类的基因了,更多的是饥饿的记忆,于是对吃进去的食物就偏向于留存于自己的身体里。久而久之,肥胖便成了人类的大问题。
最近看老梁主持的节目,他自己得了糖尿病,说了些对人生的感悟,人的一生占有的东西都是有数的,无论吃喝还是对异性资源的占有。他年轻时喝大酒,一顿的一斤多,后来得了糖尿病,只能滴酒不沾,也就是前半生把后半生的酒都喝完了,人生应该细水长流才是。
于是又想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彭鑫博士的一次传统文化讲座上说的,他的一个同学,家里颇有些资产,毕业以后女朋友换了好几任,一次同学聚会带着一个妖艳的年轻女子,而且还说自己多么的厉害。但是当时他的脉象已经发沉,极度虚弱,头发已经掉了不少。正像油灯一样,快燃尽的时候,会突然间冒出更大的花火。几年之后,这位同学由肾病引起了坏疽,最终只能据掉一条腿。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古之人不余欺也。
还是说回到饮食上来,有的由肥胖引起的各种慢性疾病就更多了,严重影响了人的生活质量,而对于各种减肥的方法纷至沓来,赚的盆满钵满。而效果却差强人意。在某卫视的一档减肥类节目,减肥的方式还算是健康的,通过节食和高强度的运动进行减肥,的确,大部分的人在短时间内都获得了体重的减轻,然而在参加完节目之后的数月甚至一年后,均产生了反弹。
肥胖问题好像如影随形,至于那些想依靠一些减肥药和减肥茶等减肥的,更是南辕北辙,在看到暂时是效果后迅速反弹。
除了一部分遗传基因里有肥胖因素外,其余的应该都有减肥成功的机会,享受正常的生活。
减肥不是目的,减肥的目的是为了健康,倘使为了健康,注重饮食、运动,这期间的比例,大可理解为七分饮食、三分运动,倘使能长期的坚持,自能达到健康的目的,减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也就是在你最求自身健康的道路上,顺理成章的就完成了减肥。
这一点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当时自己决定素食的时候,不是为了减肥,而是觉得素食能够健康,况且自己当时的体重并没有太超重,也就是谈不上有任何的减肥的想法。自己素食的两年之间后,体重降了15公斤,这可以说在自己的意料之外,但却是在情理之中。
素食不用刻意的减少食物的摄入量,每餐饭尽可吃饱,也不用补充任何的其他的营养品。刚谈不上缺乏营养这一说,当然前提得正确的进行素食。我在素食之前,跑上几公里都费劲,素食之后,每天6公里,偶记还跑半马,哪来的营养跟不上。
当然,减肥只是素食的一个效果,还有很其它的好处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的阐述。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