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书,知道了一位超级牛的妈妈,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不用领域的超级大咖人物,有“谷歌之母”且现在是YouTube CEO的大女儿,也有在非洲做人类学和艾滋病研究的二女儿,还有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大咖三女儿安妮。
她也培养和辅导过很多其他孩子,不论是孩子自己还是他们的家长,都相当佩服和认可这位传奇妈妈的教育方法。
她的教育理念大概可以分为下面五点。
TRICK即:TRUST信任 RESPCT 尊重 INDEPENDENCE独立 COLLABORATION合作 KINDNESS 善意。
1.信任
不论大事 小事都要足够信任孩子,也要让他知道你对他的绝对信任。
小事比如吃饭,学习,这些事情。饭他喜欢吃就多吃点,实在不喜欢吃,那就少吃或者是不吃,都没关系,不要每次搞得家长和孩子都剑拔弩张,为吃一顿饭不欢而散。
这样太不值得。
尤其很多妈妈,当你想要这样做的时候告诉自己:其实你逼迫孩子吃的这口,也未必就一定有多少的能量。
网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身体,他自己清楚,他可以自己决定。
当然,你可以帮孩子们调整饮食结构,多学多做很多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那必然也是更好的的。
只是不推荐为了吃饭而逼迫、责骂孩子。
在任何时候,大人都要学会提醒自己适度收起自己的翅膀,不要总想要罩着孩子,要相信他们,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即是错了,也多了一次尝试的机会。
这样才能足够多的锻炼到孩子,也会让孩子自己增加自我认可和对自身价值的足够肯定。
文中作者大女儿在硅谷的时候,租客经常拿她家冰箱里的东西吃,她发觉后问他们问什么,年轻人说加班太晚了 饿了就拿起来吃了,还提出说本打算白天买来放回去的,也可以给钱补偿。
她了解后,很理解年轻人工作那么晚,也足够信任,就说算了,冰箱送你们了,你们可以在买东西放里面,我再买个冰箱。
那两个年轻人就是后面创办了谷歌的谢尔盖和拉里。
里面有一个小节,提到孩子们撒谎了大人要如何做 ,简直对我来说就是太重要了。
之前我的一贯做法就是:找孩子谈话,义正言辞,无比严肃地告诉他,撒谎是不对的,会让人失去对你的信任,你这样做太可怕了,给他讲“狼来了”,....
总之就是告诉他,不能撒谎,撒谎成瘾就很可怕了,没朋友了,没人玩了,种种。
可事实是,我发现孩子有时候还是撒谎,或者有时候他有事情就不说。
而作者的做法是:小的撒谎,她不会直接来批评孩子,而是把他叫到跟前,故作严肃地跟他说,你被我抓到了。
孩子一看这样,就会很紧张,担心怎么办,担心老师的批评,后面老师说那你给我买个饼干,就算了。并且把手举得高高地,最终轻轻落下,用一种轻松的幽默的方式,看似惩罚,但是并不是夸大到震慑地步。
如果到严重的撒谎,他就会用BIC方式来跟孩子谈话。
谈事实,然后谈事情这样做的影响,再谈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样让孩子自己从谈话中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切忌在谈话中掺杂一些个人主观的判断和对孩子的人格的污蔑。
就事论事,谈完了,还要告诉孩子,我依然会信任你,只是,我希望你能够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并加以改变。
文中有一句话:惩罚的目的是强化信任,而非收回信任。
2.尊重。
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方向。
最终并不是说完全放任不管,而是我们可以用高标准来要求他,在他成长的路上,我们要适当地给出我们的建议,给他更多好的选择的机会。
但我们一定只是建议而非决策者。
真正的决策者是孩子自己。
作者的三女儿名牌高校毕业时候突然要去做保姆,老母亲也只是劝说多次无果后,就顺其自然,她想这么做自然有她的想法,支持就对了,只是还会帮她收集一些生物科技累类的招聘信息,会提供给她,后面终于有一天她女儿说决定去纽约面试,后面渐渐喜欢上了基因检测的这件事情。
这完全跟我们普通家长有得一拼,我们要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里早炸毛了。
可这位母亲就是淡定地静待花开。
给孩子足够的尊重。
家长要有足够的善意和关爱,孩子的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
作者之前遇到一位常常跟所有人对抗的易怒非人孩子,大家称之为“危险”男孩。
但是作者就经常暗地里观察他,努力去找寻他的优点和喜好,最终发现孩子喜欢鞋子,是个鞋子专家。
最终跟他一起聊,来了解他的内心,找到他“易怒”的真实原因。
而后鼓励他,信任他,最终孩子在他的鼓励下,考上了大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激发热情以后,你可以跟他讨论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怎么样能够把他的天赋发挥出来,怎么样能够让他活得更加完善,让他自身的力量迸发,生命力能够被看到。但激发的这一步是最重要的。
这个作者说,要想获得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我们也希望得到来自孩子的尊重,但前提是我们大人先主动成为尊重他的人。我们是受过更多教育的人,我们是更懂事的人,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进而能够教会他,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这是第二个模块,尊重。
这里有个非常值得借鉴的用电子用品的规则的指定方法
我们说怎么使用科技用品,这个是大家最头疼的事。比如手机,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度。在这个问题上,她说我们可以跟孩子制订一个“科技十诫”。
先告诉他们,手机会有什么问题和危害。比如说对视力的影响、对专注度的影响、对深入讨论问题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比如说咱们在一桌吃饭,有三个人低头看手机,这饭吃得就没意思,总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中国古人讲叫:“一人向隅,满座为之不欢。”一个人冲着墙角坐,满座的人都不高兴。
把这个负面作用告诉孩子们以后,再说,那么咱们讨论一个咱们班使用手机的规则吧。最后她发现,孩子们讨论出来的使用手机的规则,比她想要的那个规则要严厉得多。
第一,你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使用计划,而不要替孩子制订计划。
第二,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与他人聚餐,吃饭的时候不要用手机。
第三,上床后不用手机。上床以后刷起手机来,那个蓝光会影响到你睡觉,影响到你周围的人,而且蓝光会让你越来越兴奋。
第四,为年幼的孩子规定使用手机的合理范围。要让很小的孩子知道,手机是可以用来报警的,是可以用来找爸爸妈妈的。但是有些东西是不能够随便去看的。
第五,一家人去度假的时候,周末活动的时候,任何有孩子在场的社交活动中,应该让他们自己制订有关手机使用的规则。并且,请确保他们制订了违背规则的惩罚措施。
第六,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的管控是很重要的。但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来说,他们能学会自我控制。
第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学会如何正确利用科技工具,就应该做出表率。
如果父母对于手机已经到了沉迷的程度,孩子看到你永远都是在低头看手机,你希望他能够跟你不一样,也是很难的一件事。
第八,你可以和孩子讨论:哪些照片可以拍,哪些声音可以录。要让孩子知道有网络暴力这件事情的存在,有的声音、图片传出去会带来很大的伤害。
第九,你可以向他们解释什么是网络暴力,帮助他们理解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不仅包括对他人的影响,也包括对自己的影响。
很多孩子会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是不应该做的。幽默感是一个非常晚才成熟起来的感觉,一个人真正拥有了成熟的幽默感,恐怕要到25岁、30岁以后,才能够知道哪些幽默是高级的,哪些实际上是伤害。
青春期的孩子不知道,青春期的孩子看到别人出丑,觉得很开心。你记得吗,我们小时候也会觉得太好玩了,然后就大肆地传播。孩子不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有趣、幽默,还是伤害,头脑当中没有建立这样的规则。
第十,最后一个,告诉孩子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这就是使用科技用品的“十诫”,也是帮助孩子去独立的一个办法。
一个真正有独立性的孩子,会更加拥有坚毅的品质。我们讲过一本书叫《坚毅》,坚毅不是指任何事都要迎难而上。假如一个人说我有坚毅的品质,好了,什么事难我干什么事,什么事痛苦我干什么事,那个不叫坚毅。那个叫心理有疾病,他会把吃苦当作成功的一部分。
实际上真正的坚毅,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是我遇到了困难的问题,我不会觉得受到了伤害,不会觉得被打击了,而会想我能够学到些什么东西。在该放弃的时候也可以放弃,但会想这次的放弃让自己学到了什么样的东西——他永远都在不断成长。
“直升机父母”的问题是什么呢?根据作者多年来的观察,她发现,“直升机父母”容易培养平庸的人。
坚毅分两种,一种叫为父母而生的坚毅,一种叫因热情而生的坚毅。我们要给孩子培养的,是因热情而生的坚毅。他喜欢一个东西,愿意去探索。
多少孩子每天晚上坐在那儿学到一两点钟,都是为父母而生的坚毅。短期之内,你能把他送到一所好学校去;长期是没有用的。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讲,能送进去再说,这个想法本身是不负责任的。
我们要追求的,是这个孩子终身的成功。而不是先进去了再说,先进去了再说是对自己的面子负责:别人的孩子上了好的大学,我的孩子也要上。你的面子很重要,你才会这样想。但是这个孩子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东西。
第四个原则叫合作。合作的前提是信任、尊重和独立。
前三个东西如果都有了,那么合作是顺理成章的。
教养方式有两种,一种叫合作型教养,一种叫专制型教养。
要让孩子成为合作者,那要做到这一点,你首先要改变你的语言方式。你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是一个认为你一定对、他一定错的方式,而是探讨的、尊重的,把孩子当作有独立思考的对象的方式。
第二,要让孩子能够找到机会去为家庭和社会做贡献,这也是培养他们合作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入口。
第三,多组织团队运动。让他们参加各种运动队的比赛,等等。如果犯错了的话,进行反思性的写作。假如我们在合作当中犯了错,可以写下来,写自己犯了什么错,打算怎么去纠正。
还有一个原则叫言传不如身教。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合作,你自己要学会放低你的焦虑。焦虑会传染。
如果你自身不足以成为孩子理想的榜样,那该如何做?
她说:如果你不是孩子理想的榜样,更好。你正好给他示范:妈妈怎么改的,爸爸怎么进步的。如果爸爸妈妈永远是正确的楷模,还没有示范的机会呢。你犯了错,承认了,并且你愿意改进,正好是一个示范的机会。
第二,留意你的行为,然后下定决心改变。当你能够不断地留心自己的行为,意识到自己什么地方有问题,然后不断地改变。并且要把你的目标分享给孩子,跟孩子讲妈妈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我打算怎么改。你让孩子跟你一起在你身上使劲儿,让孩子帮助你进步。
我们很多家庭是不断地在帮孩子进步,但一到你自己的问题,就说:我这么大了,我还怎么改?现在希望都在你身上。这种话特别让孩子生气和绝望。反过来,你如果说你来帮妈妈改改,我也可以进步,跟他一起分享你的目标,这时候你就从一手烂牌、从不是孩子的理想楷模,慢慢地变成跟孩子共同进步的一手好牌。
这就是用灵活的思路去处理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成为你的合作者,让孩子学会跟他人的合作。这是第四个支柱。
第五个,善意。善意让一个孩子能够有温情、有关爱、有同理心,能够理解和关心别人。
我们应该从对家人的礼貌和问候开始,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然后培养他们对他人尊重、感恩。
感恩能够让人更快乐。他们家会倡导大家写感恩日记,每天写日记的时候,其中有一部分要留下来,说今天要感谢谁,要感谢什么样的人。
在校园当中,经常出现的反面案例就是霸凌。为什么校园里边会出现很多霸凌事件?我们前面讲过了,青少年不理解有趣和残酷的分界线,而幽默是一个很晚才能够培养出来的东西。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排斥别人、欺负别人,是很糟糕的事情。
比霸凌更严重的伤害其实是排斥,如果一个孩子在班上被孤立,老师不喜欢这个孩子,会很容易影响到其他孩子。这个老师是怎么做的呢?她为了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归属感,每次在带一个新班的时候,她都会要求这个班上的同学分组。
小组怎么分?你自己写一个纸条,写下你最希望跟谁在一起,写三个名字。写完了以后,老师会把所有条子收在一起。总有几个孩子是没有人写的,怎么办呢?老师不会让大家知道这些人没人写,而是把这几个人组成一组。
她用这样的方法,使得每一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有人喜欢、有人关心,他们形成了小组。过了很多年以后,她还收到这样的学生来信,说当年你的这个活动对我们帮助有多大。因为往往这些没有人写名字的孩子,都是看起来怯怯的,有点胆小,穿的衣服也不好看,个头也不高,容易被排斥。
这些孩子本身上学就带着压力,老师给他们创造了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人喜欢,有人关心,也有小组。所以这些孩子过了几十年给她写信,说你当年的这个举措对我们的帮助很大,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让我们感受到了有朋友、有友谊。
一个老师如果能够不排斥孩子,能够像埃丝特一样,有这样的一点小心思去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归属感,我相信学校会变得好很多。所以她才能够成为最受大家尊敬的老师。
最后这个作者说:奉献精神很重要。所谓的善意,往大了说,就是对整个社会的奉献精神。
这本书感触颇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以后要多多回顾学习,适当佛系点,少些管教,多些关爱,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学会多跟孩子合作,让他们带着独立和善意,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