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老李没事儿要教我开车,说来惭愧,从拿到驾照那天起我就没有摸过车了,不仅仅是因为还没买车,而是真的不是太感兴趣。老李说学会了以后一起出去可以换个手。
坐上车很快就找到了感觉,看来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了数次才拿到手的驾照还是货真价实的。那不堪回首的练车日子又浮现在脑海,起步停车的N个步骤还牢记于心,只是练了无数把的挂挡居然用不上了,想起考试屡次死在那上面就无比痛心疾首。
老李真是个合格的老师,又从起步开始讲起,每个步骤应该注意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该怎样处理,他都一一点到。他说,脚一定要放在刹车的位置,给油的时候把脚掌歪过去就可以,以免遇到紧急情况把油门当刹车,脚放在刹车上,哪怕来不及反应,本年能地去踩,踩到的也是刹车。路上变道、转弯、经过路口时,他又结合我处理的情况,提醒我要注意的内容。他教的多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的处理办法。新区道路宽,车少,我本来又学过,所以很快就开的很好了。老李最后总结说,开车就得练,你开的多了,遇到的情况多了,处理起来就有经验了,一种情况只要遇到一次,下一次你就知道怎么处理了。就像我们教小孩,你不必要什么都跟他讲道理,有些事,他试过一次就知道了,比如开水瓶烫不能碰,你越不让他摸,他越有可能去摸,你就让他在安全的情况下摸一次,烫到他了,他下次就不会再碰了。我开玩笑说,老李你不当老师真的可惜了,你不仅会教还懂得教育的道理。
想起前两天听的一堂课,老师从头到尾讲的眉飞色舞,学生听的也极为认真。一篇课文,老师几乎从头到尾仔细地分析了一遍,该学生发言的时候,同学们也都表现的很积极。可是我总觉得少了什么,今天我突然明白了,我们没有思考我们上课的目的是什么,一味地把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讲给孩子听,而不管孩子是否都能接受。如果站在孩子角度去思考,我这节课,我要掌握什么,我就学什么,遇到困难老师再指点一下,效果应该更好。特别是数学课,孩子在摸索着寻找,错了,有可能会记得更清。
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学物理学教授想教他的七个孩子学骑自行车,准备让他的孩子们一起骑车到桑德兰海边去度假。他计划好了行程,并在出发前一星期将孩子们集中到教室。他用精美的图片和简明的语言向他们介绍了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还用粉笔在黑板上图示了骑车的技巧以及骑车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三个小时后,当他的讲座结束时,悟性极好的孩子们对于骑车的方法已经完全掌握,而且基本明白了运动中的物体比静止时更容易保持平衡等较难的道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孩子们还进行了知识的强化记忆,并完成了父亲布置的所有问答题和讨论题。出发的那天早晨,教授发给每个孩子一辆全新的自行车。然而,令他意外的是,孩子们没有一个能骑起来,勉强上去了,也会在几米之外狼狈地摔跟头。我们都知道,学自行车,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一辆自行车,告诉他哪里是刹车,哪里是铃铛,别管他,他自己就学会了。
我们的教育好像是害怕孩子出错,反复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注意什么,孩子出了错误还有可能受到责罚,其实学习这种事儿,出错是正常的,错了才知道什么是对的,才能更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