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陌生到熟悉,渐渐入境。
于教学设计,于备课上课,如此!
没有课本,只有一本教学资料,学校邮箱的教案和资料。第一课,我把它设定为教学研究的精备精讲实验课,周末还打算写出它的“有效教学框架”。刚开学,一切百废待兴,多项物品没有到位,所以,很不方便。永威模式,原有教案太略,需要重新制作课件。慢慢来慢慢来也要开始啊!那一晚,索性从九点多一直备课制课件,将近半夜才完工。
第二课和第四课,略读课,打算一起讲。整合出阅读启示和写作方法来。略读课,不能面面俱到,扣紧“我爱阅读”的主题,区别于一、三课的体会和学习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侧重让学生从课文学到读书和写作的方法。所以,把握这个方向,设计几个问题,自读自悟,也培养了理解能力。
于学生,自然也是如此!要了解他们,也让他们了解我。彼此熟悉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方法习惯。几天接触下来,感觉分校的孩子很纯朴,也很沉闷。课堂活跃的只是几个外向的男孩子。也许是不熟悉,也许还没有建立信任,大多数女生眼神不够活泼,她们太听话了。所以,课堂还是很没有生气的。我想,我该怎样激起他们的兴趣,燃起他们的自信?
关于阅读,对他们讲了,也做了调查,可是很不乐观:只有四五个同学暑假读了几本。个别估计也是翻翻而已。这根本称不上是阅读。今天,我奖励回答问题好的同学,准备给魏铄权看《城南旧事》(由第一课而来的课外阅读推荐书)。没想到,这个原来基础很差,这几天上课很认真积极的孩子,摇摇头对我说:老师,我不看书,我从不看课外书,你别给我了!那口气,从不看书,没有丝毫的惭愧,反倒多了一些理直气壮!他们的阅读现状可怜见的有多可怜,有多么惨不忍睹。这方面,任重而道远啊!由此,我也明白了他们为什么没有生气。他们的世界太过苍白,他们的世界没有色彩!
明天家长会,跟家长沟通,以后多了解,寻找时机,继续引导!(写于周四)
周末反思:
略读课设计的简单而实用。自读模式,逐步改变走不进文本的学习习惯,自读自悟。不能追求面面俱到。根据第一单元的主题和课文内容,略读课不侧重学习写作,精段精析。而重在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在读书写作方面的启示和收获。当然,我也注重了词语和好句的积累。归类学习是一大特点。坚持践行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方法。
PPT设计越来越熟练,用时也减少了。
忙,还是很锻炼人的。
以前是三口之家。瑄也大了,平常下班回家或是放假基本无事。那时,想做的多,看啥书,研究研究教材……很多想法,很想做点啥事。可是没有急迫感,要做了,还是磨磨蹭蹭。忙会儿这,做会儿那,迟迟不能进入状态。再有点啥借口,“逝者如斯夫”。我啥也没干好。
现在,有了小宝。基本上就是鞭打的陀螺,停不下来。可是,从他三四个月开始,看书,写文,一直在做。缝里插针,忙里偷闲,看了点书,写篇文字,感觉好充实。越忙目标意识越强烈。不再在小事或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了。要做啥,列个清单,直奔主题。效率高了,把握工作和家庭的节奏感越来越好了。
其实,只要坚持下去,再忙,每天做一点,看一点,写一点就好。日积月累,就有那么一点进步。关键还提高了办事的效率,让自己感觉很充实很有劲头。
所以,这一周还能应付。除了一个晚上备课、做课件到半夜。
越来越好!
至少,和语文课再相聚,回到语文课堂。相逢是首歌,希望我把歌唱得好一点!
周日晚上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