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叛逆少女喵。
大概是小学二年级开始,我学会了洗碗。从那以后,每年的寒暑假,吃完饭后,我都会收拾碗筷,洗好摆放好,再把厨房和餐厅收拾好。
扫地、擦地、洗衣服、针线活这些事,也是慢慢被妈妈教会的。
稍微大一些,妈妈每次给家里做大扫除时,我就给她打下手,比如擦玻璃时替她洗抹布、递东西什么的。
这些家务,我都乐意学,乐意做。但唯独对于做饭,我特别有抵触情绪。
记不清从哪个假期开始,妈妈开始教我做饭。熬粥、蒸米饭、摘菜这些简单的,小学的时候我就都学会了。高中的时候,妈妈开始教我切菜、炒菜、和面这类稍微复杂的。
我讨厌做饭,非常非常非常讨厌。我也不喜欢听到妈妈说“女孩子不会做饭怎么行?”、“你什么都不会将来结婚了婆婆会怪妈妈没教好你”之类的话。
我才是个中学生,结婚离我是多么遥远的一件事啊!
谁说结婚了必须是女生做饭?我就不能找一个会做饭的老公吗?
每次我都这样不服气地想。
偶尔家里没人,我自己弄碗泡面吃,妈妈回来知道了,就总说我太懒,问我为什么不能炒点菜自己煮面条吃。
我本来就不喜欢做饭,更何况只有我一个人,干嘛搞那么复杂?
妈妈从来都对我的抗议视而不见,反正每天到点了就喊我去厨房,给我讲各种做饭的方法、技巧、经验、注意事项。
我总是不情不愿地听,再不情不愿地做。慢慢的家里经常吃的那些菜,我都过了个遍。慢慢的,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夸我炒菜好吃。
那我也不喜欢做饭。我默默地想。
2.新晋人妻喵。
高中一位住校的女同学,说她每天换下来的袜子都放在一起,每两周学校放假时带回家去,放在洗衣机里一起洗。
大学一个女同学,说她从来不做家务,因为她妈妈说女孩子家务事做多了手会变粗。
我可真能干啊!我妈可真严厉啊!每次听到同学说到类似话题,我心里都忍不住这样想。
大学毕业后我在外省工作,一年里回家的机会很少。在单位住单身宿舍,吃饭全在食堂解决,从不自己动手做饭。
直到现在结婚。
几年没下过厨了,但我就是知道。
我知道厨房的各种锅怎么用。我知道做饭需要有哪些调味品。我知道不同的菜怎么切。我知道凉菜怎么拌。我知道热菜怎么炒……
老公开心地吃到撑,还问我继承了老妈的几成功力,他一直觉得岳母的厨艺相当了得。
我也很开心。这几年,我一直觉得自己早都忘光了,从不对人说自己会做饭。连我自己都没想到,我竟然都记得。走进厨房,那些妈妈曾经教过我的东西,我竟然全都想了起来。
不仅仅是做饭这一件事,这几年的独居生活,所有的生活技能,几乎都来源于妈妈多年前的教导。
而我,却从未意识到。
直到上周末,独自一人在家的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竟然还饶有兴致地给自己做了几顿饭。
当食材变成饭菜摆在餐桌上时,我心里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不仅仅是成就感,还有仪式感。更多的,是我终于读懂了妈妈很多年前说过的、被年幼无知的我不屑一顾的话。
她说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要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生存下去,能照顾好自己的能力。
我终于体会到妈妈当年说的:一个人在家就不用做饭了吗?
对,越是一个人,就越要爱自己,照顾自己。
所以在丈夫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时,妈妈仍然用心为自己烹调,仍然会照着网上的食谱做出翡翠饺子、紫薯玫瑰和黄金玫瑰,仍然细心摆盘荤素搭配追求色香味俱全。
所以我独自一人时,会认真想冰箱里还有哪些食材,可以怎么做菜,会开开心心仔仔细细为自己做可口的饭菜。
我惊觉原来自己从妈妈那里学到的东西,已经不知不觉刻进脑子里,深入骨血。
年少时总觉得自己是新新人类,对长辈的很多话都不以为意,觉得是过时的老生常谈,便都当做耳旁风。长大后才发现,那时的我并未读懂妈妈的深意。她教会我的每一件事,不是为了让我帮她分担家务,更不是为了让我成家后做一个讨婆家欢心的儿媳。
妈妈是为了传递给我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任何情况下,都认真对待自己、认真生活、绝不敷衍的态度。一种用心经营自己,用心呵护家庭,用心对待生活的使命感和仪式感。
感谢妈妈曾经的坚持,没有把我变成好吃懒做的娇气包,让我学会了很多基本技能能够从容面对生活,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生活。让我,和我的生活都变得更好。
谢谢妈妈!我爱您,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