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给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带来了福音,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可以实现听力重建。
但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除与植入年龄、耳聋原因、术前听觉言语能力、术前听力剥夺时间、电极数量、插入位置、评估水平等有关外,与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比较多地关注于儿童语前聋患者,对成人语后聋患者的研究较少。
训练方法
开机后即开始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教材选用{听力言语语言康复词汇》(举例,同种听能语言康复训练书还有很多),采用一对一单训授课,每周集中授课2次,每次1h。
训练环境
按照听力检测室要求配置康复训练室,采用隔音门窗,隔声量不小于 50 dB。室外墙面光滑,以增加对声音的反射。室内墙壁和顶面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地面铺橡胶地垫,以提高吸声性能和减少混响时间。
训练内容
按照聆听技能发展的4 个阶段循序渐进开展康复训练
①第一阶段——声音觉察:即能感知到声音的存在,这是最基本的听觉水平。这一阶段可运用各种声音刺激,借助视觉、触觉等辅助手段,使患者知道声音的存在。
如:在患者身后拍敲桌子、咳嗽,或者不发音,只要求说出“有”还是“没有”声音。
②第二阶段——声音辨别:即判定听到的声音是相同还是不同。这一阶段以积累患者区分声音的经验和培养听觉分类能力为重点。
如:发出不同强度或长度的 2 个声音,只要求说出“一样”还是“不一样”。
③第三阶段——声音识别 :是患者能够将声音与发声的物体进行联系的一种听觉能力水平,这一阶段要强化声音刺激、建立声义联结。
如:通过进行声母、韵母、多音节、简单句的听辨训练,使患者可以分辨出音节相同但辅音及元音不同的词语 ,分辨出发音方式、方法和部位不同的词语等。
④第四阶段——声音理解:即患者通过聆听,可以理解语言的含义,是一种较高的听觉水平。
如 :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日常短语或连续语言的意思 ,从而达到日常交流、应用的目的。
家庭指导
除2次/周的一对一单训课外,要求患者的主要照顾者 ,每日将所学内容在家庭内进行训练。
每天读书 1~2h。刚开始,可以选择简单、短小读物,必要时可以选择带拼音标注的读物。自己朗读后,再由家人分别朗读相同读物。
此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耳蜗的声音。尽量全天戴人工耳蜗,除了洗澡 、游泳及睡觉时取下外,其余时间均要戴。
注意事项
在进行听觉训练中,要尽量减少视觉线索的帮助,如手势或口型的提示等,以最大限度地训练听觉能力。
训练中应选择日常熟悉的声音,如敲门声、电话铃声、钥匙串响声等,这些有意义的声音,更利于患者将声音与相应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鼓励患者克服困难,按照要求坚持完成康复训练。
并且,应设定合理的阶段发展目标,不能太简单,也不能难度过大,避免患者因无法达到目标而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