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周汉莉
我们对绘本的印象大多是阳光、快乐、温情、美好的,因为我们惯性的都认为孩子的世界就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是吗?
但是当读到《绘本之力》里提到的一些经典恐怖绘本作品时,我的思维惯性被打破了。事实上孩子们的世界不应该回避这些所谓恐怖的东西,作为一个人怎么能没有对恐怖、残酷、害怕、或对生死别离、痛苦、仇恨的情绪体验呢?在温室和阳光普照下长大的孩子终有一天,会崩溃的问妈妈:为什么我遇到的世界跟以前你们教的不一样?稍一遇到残酷的挫折或者恶的事情,就会陷入自己何其不幸不能自拔的死胡同,被外界盛赞性格阳光成绩优秀的少年却在一念之间抑郁自杀的事件屡屡出现……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孩提时代起,通过绘本以故事的方式给他们这些丰富的情绪体验,学会认识世界的多面性、学会认识并管理自己的各种积极或者负面情绪。
我们说的恐怖并不是指让孩子看那些现实的杀人、血淋淋的画面、或叮叮咣咣震耳欲聋的噪音,而是一种从情绪氛围上让人感受到无法言传、深深铭刻在内心的、觉得可怕自己却又绝对束手无策的情绪或者事物。日本的绘本在这方面有一些经典的尝试,比如《晚安,弗朗西斯》中蛾子在窗外扑腾扑腾地撞着窗户;《老屋守护者》里孩子一直忍不住偷望黑黑老屋里高高的小天窗,猜想那里出现了什么不知真身的东西;《敌人派》里孩子如何化解对某个人的敌对恶情绪……孩子在情绪生活中有了这种害怕的体验、对残酷的了解、对恶的模拟,真的知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时,就会共情在现实生活中、就会在现实残酷和恐怖的事情面前停下脚步、而且容易适应现实,避免自己精神失控、心理崩溃现象的真实发生。
当然,这样的绘本可不是直接丢给孩子自己去读的,这又回到了我们此前说的重要观点: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由大人怀抱着孩子,在亲子陪伴的温暖的信赖关系中,在最合适的环境和氛围下,大人用平常的语调让孩子体验这种恶和残酷的东西或者经历拟似的恐怖体验,即使害怕,搂住父母也就不要紧了,甚至孩子们还会说“尽管去找最吓人的故事来”,而在一遍遍重听最吓人的故事中“享受安心的害怕”这一美好感觉。
怎么样?找些恐怖的绘本来,挑战一下宝贝情绪的舒适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