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朋友一生一起走(3)

我们上周讲到,在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再一次离开长安,到遥远的柳州任刺史,因此后人称柳宗元又为柳柳州。离开故乡,柳宗元也是想家想亲友,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比如现在这个季节,天高云淡,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

登上山顶,他看见远远近近的山峰就像一柄柄利剑的剑锋,更加触动自己的思念之情,于是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寄给京城长安的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就是《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上人”,就是对和尚的敬称,比如孟浩然有一首诗叫《秦中感秋寄远上人》。柳宗元这首诗,从题目《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来看,这位僧人名叫“浩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柳宗元登上山顶所见,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剑铓就是剑锋,“似剑铓”,就是像剑锋,这句诗是说“海边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的锋芒”,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山是不是很可怕?但这并不是夸张,而是正常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山很多,大多数是拔地而起,非常陡峭,就像桂林。

小朋友去过柳州的不多,但一定有很多小朋友去过桂林,看看桂林的山,真的有很多很尖,很险。后来大文豪苏轼被贬到广东,路经桂林,看到这里的山之后,说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的诗句一点也不是夸张,是纪实。我们群里也有桂林的小朋友,一定会更有体会。

第二句“秋来处处割愁肠”又该怎么理解呢?古人认为,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转凉,树木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就像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割愁肠”就是割断人的愁肠,就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的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被贬到万里之外的柳宗元来说,的确是觉得像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

三、四两句诗“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是柳宗元面对着柳州的无数山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他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自己一个人的身体变化成千万个,以便散落到千千万万个山峰的峰顶,站在高处远望故乡。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幻想,主要是表达自己想家想亲友的心情。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海边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的锋芒,在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假如能将此身化作万万千千个身体,定要散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

上周我们说到,柳宗元和刘禹锡在湖南衡阳分别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叫《重别梦得》:“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他预感自己去了柳州,可能再也回不到长安了,也不再想着宏图大志,只想着年纪大时可以归隐田园,做个农夫。那么,他这个愿望实现了吗?

并没有。柳州生活环境比永州还差,柳宗元到达柳州之后,由于生活条件不好,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一病不起。临终前,他写下遗嘱,要仆人把多年的书稿交给刘禹锡,请刘禹锡帮他刊印出来。

公元819年,在柳州的第四年,柳宗元病逝,年仅47岁。而此时刘禹锡的母亲也正好去逝,他解去官职,告别连州,正扶着母亲的灵柩走在去衡阳的路上。当他得知柳宗元病故后,悲痛欲绝,立即停下来料理柳宗元的后事,我估计这时候刘禹锡心里一定痛苦万分,因为他同时失去了最亲的人和最真挚的朋友,心都要碎了。

后来刘禹锡给韩愈写信,让韩愈为柳宗元撰写了墓志铭,那件“以柳州换播州”的事情就被记在了石碑上。而后,刘禹锡花毕生之力,整理柳宗元的遗作,又全力筹钱印刷,使得柳宗元的作品得以问世。可以说,没有刘禹锡的这翻动作,我们可能不知道柳宗元,也可能看不到这位文章大家的作品。

另外一件事,也能看出来二人的深情厚谊,那就是柳宗元托孤刘禹锡,什么意思呢?就是柳宗元去世时,把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柳告托付给刘禹锡抚养,刘禹锡也是不负好友所托,把柳宗元的儿子视若己出,全力抚养他,一直到柳告长大成人。后来,柳宗元的儿子也中了进士。

柳宗元去逝后十年,57岁的刘禹锡再次被召回长安,这距离上次离开长安,已经过了十四年。十四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14年,一个女孩已经亭亭玉立,一个男孩也已经发芽长大,但是刘禹锡已经失去了他最好的朋友。刘禹锡回到长安,再次来到玄都观,发现观中已经没有树,而是杂草丛生,于是他又写了一首诗,叫《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第一句“百亩庭中半是苔”,庭,是院子,这里就是指玄都观内,半是苔,是说有大半是青苔,说明变得荒凉了,没多少人来,地上都长青苔了;第二句“桃花净尽菜花开”,净尽,就是完全消失,一点也没有,说桃花一点也没有了;第三句“种桃道士归何处”,种桃道士就是指栽种桃树的人,借指当年打击他们永贞革新的朝廷里的官员。第四句“前度刘郎今又来”,是说上次到过这里还写了诗的刘禹锡又回来了。

整首诗的意思也很好理解,是说:玄都观这么大的庭院中有一半长满了青苔,原先盛开的桃花已经不见了踪影,只有菜花在开放。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哪里去了呢?前次因看花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刘禹锡这次回来,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春天,官也做得越来越大,不过当年种桃花的人和与他一起看桃花的人都不见了。有人说他写这首诗,是对自己重回长安感到很得意,可是我却觉得除了春风得意,应该还有伤心和失落。毕竟,在他最美好的年华,被赶出长安24年,回来之后,身边最好的朋友,像韩愈、像柳宗元都再也无法相聚了。晚年的刘禹锡离开长安,定居洛阳,与大诗人白居易成了邻居。当年柳宗元想与他一起做的事情,现在由他一个人完成。

我们这几天讲的主题都是“朋友一生一起走”,其实除了刘禹锡和柳宗元这一对生死之交,还体现在柳宗元与韩愈身上。韩愈出生于768年,柳宗元出生在773年,韩愈比柳宗元大5岁。当柳宗元和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被赶出长安时,很多以前的同事和朋友担心受牵连,对他们避之不及,但是韩愈无论是在柳宗元春风得意之时还是在他失落低潮之时,都始终与他砥砺情感、交流学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们也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

韩愈和柳宗元既是情深义重的好朋友,也是共同进步的文章挚友,他们共同引领了唐朝的古文运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人根据唐宋时期文人的散文成就,列举了8个人,称他们为“唐宋八大家”,就是唐宋时期文章写得最好的8个人,其中唐朝有2位,就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二人被后世并称为“韩柳”。韩愈的故事我今天不多讲,留着以后讲“唐宋八大家”时再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作为唐代并驾齐驱的两位文化巨人,柳宗元和韩愈都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名篇佳作,他们二人就像天空中的双子星座,互相辉映,照耀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上空。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像“韩柳”这样并称的名人很多,但是只有“韩柳”这两人的关系比较特殊,他们是保持着亲密友好关系的朋友。所以说,好朋友一定是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扯腿,好朋友之间是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而不是把对方压下去。希望我们群里的小朋友们,都能遇到这样的好朋友。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来学习一首跟重阳节有关的诗歌,来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王维很多诗,他是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是王维17岁时写的。现在,17岁的人还在读高中,但是在唐朝,17岁的孩子就要出去寻找出路了。王维写这首诗的时候,大概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奔波,准备找人引荐自己,然后还得参加科举考试。对一个17岁的青少年来说,长安的生活一定让他不习惯,刚离开家乡的时候是最容易想家的,因为人生地不熟,就会觉得家乡是最美的、最好的地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为什么叫重阳节呢,就是因为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有两个阳数九,所以叫重阳节。注意,这个九月初九指的是阴历,阴历这个数字在日历本上是用小字写的,小朋友可以翻翻日历看看,今天就是阴历九月初九。“山东”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王维的家乡,现在的山西永济,很熟悉对不对?嗯,就是有鹳雀楼的城市,这个地方是在华山以东,所以说是山东,这个山,就是华山。

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这里有两个“异”字,充分显示了王维他的内心很清楚,自己不是“京城人”而是外地人,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生活;还有一个“独”字,说明自己很孤单;这句直接翻译的意思就是:我一个人离家在外,孤单生活,是他乡的客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17岁的少年已经开始明白一切都非常不容易,在大城市想混口饭吃要不断努力。

第二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每逢过节我更加思念亲人。这种感觉可能只有离开父母当过游子的人才会明白。小朋友们长大了也会离开爸爸妈妈到远方去,到时候可能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了。所以这句话一出来就成为了思念亲人的佳句。

第三第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很多地方都有登高的习俗,王维遥想这一天兄弟们都去登高了,只有他孤单地在他乡漂泊。茱萸就是草决明,有很浓郁的香味,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在重阳节这一天,把茱萸插在头上和身上,用来辟邪。王维想象漫山遍野登高的人,身上都插着茱萸,只是少了他一个。这是一种遗憾,这种遗憾也正是王维诗中的亮点。

整首诗的意思是说:我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11月1日打卡(①②任选1首,③了解,有余力者可全部背会)

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再游玄都观》(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45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49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960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7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6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0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4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6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78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0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5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46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6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6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