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朋友绘本馆的前台捧着今天心理咨询师课程的笔记复盘课程内容,长得文静漂亮的英语老师走进来:我想问一下,怎么判断这样1岁多的孩子是不是适合学绘画呢?
啊,这是亲妈吗?
不到2岁,说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嘟嘟(后来熟络了,小朋友告诉我的名字)就要被妈妈规定未来了。听他说完,我觉得我方了,不是慌了,真的是方了!1岁多的孩子,不应该是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吗?作为英语老师的妈妈,接触到的是西方世界的内容,不应该思想更加开放一点,期待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吗,为什么要急着确定孩子的可能性?
我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她,我说她喜欢拿笔在墙上或者其他地方乱画,这就是爱画画对画画感兴趣,你就朝着这个方向可劲努力培养吧。
可是我知道我不能这么说,眼前这位急切的妈妈,听到这样的话回家之后可能可劲造嘟嘟,也许因为她的急切,方法不得当(她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方法肯定也是有问题的)最后把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可爱,逼成一个没有了灵性,再也不敢拿笔的可怜孩子,那我罪过就大发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1岁10个月左右拿着笔在墙上,沙发上,衣服上,门上到处乱写乱画,是每一个孩子发育的必经的阶段,这也是他们热衷的最重要的手部劳动方式。从爬行到3岁的这个期间,一般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通过手部画出的圆弧大小,以及,线条的流畅程度,可以作为孩子的肩,肘协调性,手腕灵活性判断依据之一。除了作为判断发育状况的依据,反过来涂鸦也可以作为积累原始热情,培养专注能力,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重要方式。
但是,我又很想跟这位妈妈说,你的孩子这么好动,肯定坐不住,一定不要培养他画画,可以考虑培养他打篮球什么的。我想着与其被她这样急切的培养,逼着孩子画画,把所有的情感压抑或者消耗,扰乱认知发展规律,我宁愿让嘟嘟的童年不触碰这一块。如果真的喜欢,爱涂鸦的热情还在的话就可以像现在的很多人一样,自己报名学彩铅,水彩或者别的课程自己学习。
这样的两个设想是来源于在平时的交流中我看到的血淋淋的案例。我在日常的交流中经常会看到的这样的极端现象,你这个熊孩子,快把手里的笔给我,这家里的装修都花了那么多钱,被你小鬼动起来,那要不得了了,以后再也不许画了,来在纸上画。刚开始涂鸦的小鬼头可能还在以肩为重心来回运动的阶段,动作幅度会特别大,很容易就画到了纸下面的沙发上,爱干净整洁的妈妈坐不住了:哎呀,你这孩子,不能给你玩了,再玩下去,这家里没法看了,全被你糟蹋没了。
到底是你的装修重要,还是孩子的前途更重要呢?再说可以有很多保护家中装修的办法,尹建莉在她的作品中特别强调过:一定要给孩子一面涂鸦墙。你给孩子一面涂鸦墙,引导孩子在固定地方涂鸦,孩子得到了施展的空间,你的家装也得以保全了,空间也充分利用起来了。比较于控制孩子不让涂鸦,这样的方法产生的价值就更大了。
我经常在外面碰到妈妈或者爸爸这么评价自己的孩子:我们家孩子啊,就会玩手机,不会画画,不会读书,什么都做不好。我想问,这是亲爹娘说的话吗,你们这不是在催眠自己的孩子,告诉他们,你未来一定是一个只会玩手机,一事无成的家伙,这辈子就永远跳不出我的五指山的熊孩子嘛。那么我想请问你:如果现在能够穿越到未来看到你孩子未来的状况真如你所说,你还会像现在这样一副事不关己的笑着说吗,还能这么淡定吗?
再问一句,孩子的爹妈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应该相信他的人,都这么不相信他,未来进入学校,进入单位,老师,同伴,领导,合作伙伴又凭什么相信你的孩子能够取得跟别人不一样的成就呢,别人对他没有信任,有哪里来的发展机会呢,取得突破家族,突破你的催眠的成就呢?
作为家长的你,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学龄前,不喜欢画画,只喜欢玩手机,看电视,请你记得不要责怪孩子,只要从你身上找原因,这个毛病一定是从你身上学来的,或者是你们家不够温暖,所以孩子要寄情于电视或者手机,跟电子产品呆在一起,比跟你呆在一起舒服,所以他选择了他们,这也是你逼的。
另外一个极端现象就是发生在我的朋友身上,她的女儿5岁,她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把孩子送到专业美术机构学习。但是后来,女儿的作品越来越糟糕,最后女儿再也不愿意去那个机构了,一到周末要上课就哭。后来想了很多的办法,也尝试了好几家机构,家人跟老师费了很大劲才帮女儿找回信心,愿意重新拿起画笔。
为什么这也是极端呢?因为5岁宝贝还处在涂鸦阶段,喜欢用自己的风格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去了美术机构画画,就要一定按照老师的主题来画,而老师为了让家长看到效果,完成学校的检查,所以会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干扰孩子,矫正孩子,影响宝贝表达的积极性和想法,宝贝自己自己的情感被压抑了,就越来越不爽了。外加有时候老师话语重一点,孩子就更加沉重了。
未来我将持续更新更多关于宝贝涂鸦的信息,如果家正好有学龄前的宝贝处在敏感期,那么关注我,你会得到很多让您和您的宝贝相处更愉快的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