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医院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在同一个病房里给孩子输液,声音相貌没有多大变化,只是她的腰总是弯着,已经形成了习惯,估计她自己已经觉察不到了。人虽然漂亮,但一走路显得很没有精神。我很想提醒她一下,因为多年没见,也不便直接开口,毕竟"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是心情不似旧家时"。这件事又让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时代,那时刚转到理科班,成绩很差,自己特别没信心,心情很郁闷,整天活在一种极度压抑和沉闷的自我设境中。有天和一个成绩极好又很聪明的同学一起出去,回来时她走到我跟前,直言不讳地说:"你为什么总低着头弯着腰走路"?这句话就有醍醐灌顶的作用,对我刺激特别大,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忘不了。那时候成绩已经很差,心情又很不好,精神状态也不佳,如果再表现在身体上有那么明显的缺憾,自己真的就把自己彻底抛弃了。每个人都不会彻底放弃自己,这也是人性。从那以后,我刻意的挺起胸抬起头走路,至少看起来很自信,很有力量。
年龄越来越大,精神气越来越不足,一坐着腰就不自觉的弯曲,站起来背又习惯性地驼着,总感觉浑身疲惫,整个人软绵绵的没底气。放眼再看看我的学生,他们才十六七岁,一上课就弓着背趴着,写作业扭身弯着腰,走路昂首挺胸的找不出几个。大学校园里的那些天之骄子,佝着背,弯着腰,低着头的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在宿舍里弓着背低着头玩电脑,然后伸伸懒腰,抬抬倦眼,一天过去了,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四年过去了。低头弯腰,苟苟缩缩的过一辈子,谁会甘心?
坐着斜身弯背,站着低头弓腰,久而久之,眼睛近视了,腰杆弯曲了,人也萎靡了……是什么让我们的脊梁难以挺直?是什么让我们总觉得弯着点才感觉舒服?是年龄的增长导致的精力不济才导致的自然弯曲,还是我们的心志懒散导致的苟且偷安?
君子之心,正大光明,青天白日。心正,则身直。古人磨墨,讲究磨墨磨心,因为墨正则心正,墨偏则心偏。所以古人写字现时磨墨,其实是在正心,心正则字正。现代人以墨汁代胶磨,虽然便捷了写字程序,但是却缺少了写字的雅韵和心境。《大学》讲究先正心而后修身。"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同样身斜了,腰弯了,是因为心首先不正了。
君子之道,端身正心。身端,则心正。端身行道,身正不怕影斜,所以能够往而无畏。其立如松直,其行如道直,其神如光照,气质自然与众不同;端身读书,身挺腰直,凝神聚思,如有神助。其坐如钟正,其敬如神明,其气如一聚,读书人应有的读书雅态自然呈现。所以端身行坐,皆因内心自正;必须端身行坐,亦为自心须正。心正则自然身正,身正可鉴心正。所以,我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端身,可以正心;端身,为了正心。
为何要端身行坐?行路,挺起胸抬起头。坐读,挺起腰直起背。久而久之,气质自变。气质变,人之境界和器度则不断进境和升华。看过梁启超和丰子恺端身读书的照片,那状态自然让人觉得器宇不凡,精神焕发。那才是读书人的坐姿,才有读书人的气质。
如何才能保证自己每天都挺直腰杆做人呢?至少也得保证自己每天都抬头挺胸走路,直腰端身读书吧。气质非一朝之变,乃积久而化,自然形成的。大原则有二,一是正心,心正而身修。二是端身,身端气正。小技巧有三,一是每日早起端身静坐15分钟,二是每天挺胸步行一次15分钟,三是每天晚睡前端身练字30分钟。这些小招数简单易行,而且做的过程中既是刻意提醒自己要挺直腰背,又是专门进行端身直背的训练工夫。坚持一周试试,坚持一月试试,坚持一年试试,气质正从每一天的坚持中慢慢地改变着。
顶天立地的人,必定是昂首挺胸,身端气正的人。欲为正直之人,首先从端身坐,挺胸走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