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人民立场始终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根本立场。从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到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地生根,“人民” 二字贯穿始终,力重千钧。站稳人民立场,绝非抽象的口号,而是要落实到时时、事事、处处的行动之中,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和不懈追求。
一、“时时” 警醒,让人民立场成为永不偏离的思想航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这一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时时站稳人民立场指明了方向。在当下快速发展的时代,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党员干部需时刻保持对人民需求的敏锐感知,将人民的安危冷暖常挂心间。以数字化时代的政务服务为例,随着 “互联网 + 政务服务” 的深入推进,各地政府纷纷打造线上办事平台,旨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部分老年人却因不会使用智能设备而遭遇办事难题。此时,党员干部便要时时留意到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不能让技术进步成为老年群体享受公共服务的阻碍。一些地方推出线下帮办代办服务,工作人员耐心指导老年人操作,或是保留传统办事窗口,确保不同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平等便捷地办理事务,这正是 “时时” 站稳人民立场在政务服务领域的生动实践。在政策制定的每一个瞬间,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时刻,党员干部都要反问自己:这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满足人民的期盼?从社区环境的改善计划,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举措,只有时刻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考量,才能确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不偏不倚,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二、“事事” 用心,将人民立场融入工作的每一处细节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群众而言,都可能是影响生活质量、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立场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从细微之处见真章。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矛盾纠纷的化解便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以某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在改造过程中,涉及停车位规划、加装电梯等问题,居民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频发。当地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倾听居民诉求,组织多次协商会议,充分考虑不同楼层、不同年龄居民的实际需求,最终制定出既满足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又平衡各方利益的改造方案。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只有事事用心,将人民立场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化解矛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再看教育领域,“双减” 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教育公平。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行动,优化作业设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教师们精心备课,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布置作业,避免 “题海战术”;学校组织开展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这一系列举措,正是教育工作者事事以人民为中心,努力为学生和家长办实事、解难题的体现。无论是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完善,还是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提升,党员干部都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具体事务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三、“处处” 坚守,让人民立场在各个领域熠熠生辉
人民立场的坚守,不受地域、行业的限制,应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无论是经济发展领域,还是文化建设战线,都要处处彰显人民立场。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新的历史任务。广大驻村干部扎根乡村,他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共同探讨产业发展之路。有的地方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有的地方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这一过程中,党员干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从项目选择到实施,都让农民深度参与。通过这些努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立场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得以充分彰显。在文化建设方面,同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且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免费展览、公益讲座、文艺演出等,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创作出许多反映人民生活、贴近群众心声的优秀作品,如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电视剧、展现普通人奋斗历程的文学作品等,这些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也体现了文化领域对人民立场的坚守。此外,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创新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党员干部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以 “时时” 的清醒、“事事” 的担当、“处处” 的坚守,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用心用情用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努力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 让我们以 “时时事事处处” 之功,筑稳人民立场之基,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