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最近开始认真和系统的,梳理销售。花了数千元咨询费,拜访了一些牛人,得到一些真知灼见、落地打法。因为我的写作是小范围公开的,所以一不怕误人子弟,二不会伤害牛人。三,分享总是好事情。请有需要的小伙伴笑纳,感谢陪我一起成长。
销售无处不在
一提起销售,普通人脑子蹦出来的,可能是电话推销,印象很不好。谁说不是呢?即使推销电话神烦人,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通电话是有用的,还是继续被推销。
然而,但凡自己做过销售工作,“销售”一词,往往意味着特别特别不容易。谁说不是呢?从客户兜里,把钱合法的拿出来,哪里有普通人想的容易。
甚至,很多看起来不像销售的事情,本质上也是销售。把公司的股权,卖给投资人,叫做融资;卖给创业伙伴,叫合伙。把利润让给渠道商,叫加盟。把下半生卖给另一半,叫结婚。
解除想象力的限制后,“产品”就更加宽泛了,那销售自然就无处不在了。掌握销售的规律、销售思维。
一、“销售和营销”,多少人傻傻分不清
1)销售的大框架,是一个漏斗模型:营销 > 沟通 > 成单,逐层转化。这个【沟通】比较宏观,不限于销售人员和消费者面聊,更是公司/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广义的沟通。比如文案、活动、广告,也是【沟通】的方式。
对于复杂产品,需要花费较大力气,和消费者进行沟通。比如一些复杂的解决方案、抽象的服务、需求边界模糊的服务。对于不言自明的产品,沟通可以少花点力气。
2)营销的目的,是进行认知普及,让人【知道产品】。有两种载体,一种是不定期的营销活动,比如事件、热点。爆发力比较强。另一种是日常化的常规营销,完成细水长流,稳定的输出。营销作为销售的上游,同时还负责吸引“数据和流量“。
3)二者的关系,就很清晰了。营销是销售的前置动作,获取”流量和数据“,让人知道产品。而销售的目标,就是奔着成单去的。
二、销售要有“种庄稼”策略
1)对于长期的销售目标,都涉及到策略。比如3年目标,第1年不能饿死,第2年扩张,第3年大规模收获。这个过程,还伴随着销售团队的逐步扩大。
2)假设第3年成熟时候,有20个有效渠道,其中3个最有效,其他符合长尾。这是非常符合Power Law幂次定律的。再假设一开始不知道各个渠道的效率。
3)那么,如何制定合理的销售规划呢?反推第1年,其实那3个渠道就在天然在那里了。首要的事情,是扫描这20个渠道,按效率排序。
第1年,把80%的精力用于精耕细作排名前3的渠道,剩余20%精力,铺垫5个渠道。第2年,扩大团队,让第二梯队去啃骨头,拿下铺垫好的渠道。核心团队,分配出精力做好第3年的铺垫。
三、销售团队,如何组团打仗?
1)销售团队的搭建和管理,依赖【销售行为管理模型】,同样是一个漏斗框架:行为 > 过程 > 结果。
2)具体过程包括:建立关系、挖掘需求、解决方案、价值呈现、关单。每一步都需要用客观标准来衡量。
3)leader和团队的分工配合,其实就是:leader用框架来培训团队,帮助团队按时按量完成销售目标。
小结
理清了概念、跨越了长期、明确了层级,销售就这样一点点死磕吧。
我个人,格外喜欢死磕。战略正确的前提下,干点脏活累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另外,还有一种特别的销售,叫做:说服。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装入别人脑袋。这又是一门武器级的技能,比如特朗普,就是一流的说服力专家。找机会,可以再聊聊“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