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本好书,有时需要运气。一如你多年前就知道的经典,却因各种原因搁置,最终又因某个机缘巧合,开始和它的对谈。
我的幸运在于我用耳朵听完了这本经典文学《月亮与六便士》,不觉枯燥与拖沓,反倒因为换了一种阅读方式而对故事印象深刻。
小说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本是上流社会的一名证券经纪人,有身份有地位,有妻有儿,拥有世俗眼中的幸福生活,却在四十岁的时候抛弃安稳的工作、美满的家庭,毅然离开去到另一座城开始学画画,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
此后的生活或穷困潦倒或疾病缠身,斯特里克兰德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痴迷,哪怕在染上恶疾甚至是眼瞎之后,依然用看不见的眼睛继续作画,不受干扰。最后,他死在了自己的画作前,变成一堆残缺不全的可怕东西。
斯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理想远离现代文明,抛弃妻子孩子,对帮助过他的朋友毫无感激,甚至对生命也漠然处之。尽管他的行为令世人不解,但是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终实现理想。这便是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
我们暂且不去评判斯特里克兰德性格里冷酷无情的一面,他为理想献身的勇气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在人生最后三年里饱受疾病折磨,却依旧沉浸于艺术,每日作画不肯停歇。反观我们自己,生活便捷环境舒适,却推脱于各种各样的困难无法实现理想,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健康。事实上,我们面临的真正阻碍并非来自于健康,而是善于给自己找借口。
一句“我身体不好”、“我很累了”成为不去行动的最好借口。在我看来,这是众多借口中最糟糕的。如果你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你就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制造根源。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有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自己跳出来拯救自己,这是自欺欺人。没有人能够一天24小时都活力满满,经过一天的工作,任谁都感到疲惫,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在疲惫状态下有所产出,即支撑自己在疲惫中继续努力。
首先要分清楚感觉疲惫是身体真的需要休息,还是大脑耍的花招。我们都以为累了就无法继续工作或学习,而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大脑发挥了对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任何需要主动消耗能量的事都会被大脑视为危险,大脑希望我们停下来。在大脑的欺骗下,人们更愿意投入被动消费而不是主动创造的活动,例如吃喝玩乐,这也就是大部分人下班后的状态。我们要像运动员一样把大脑和身体分开判断,虽然身体难免疲惫,但更多时候是一种主观感受。
避免被感觉带着走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先行,想要通过和大脑讲道理来改变感受是很困难的。直接去做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如果你今天真的疲惫不已或者状态不佳,你只需要下调目标,尽己所能。一旦放弃会导致你今天的进步为零。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状态不佳时继续努力有多重要,人与人之间就是通过这样微小的差距积累成巨大的鸿沟。疲惫本就是生活中的常态,因此身体不能够成为放弃努力的理由。
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撇开严重的疾病或伤痛不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生理上的不适,但这不能成为不去行动的理由,关键看你胸怀多大的梦想,又有多少勇气愿意付出。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期间遭遇腐刑,如此天灾人祸换作普通人恐怕难以苟活,但司马迁忍受了撕心的惨痛,抱着誓死的意志坚守父亲的遗志,最终为世人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历史上身残志坚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他们所达到的成就无不让世人瞩目,哪怕受困于轮椅,依然可以发现一个宇宙黑洞。问问自己,在面对环境、条件、身体都不那么如意的状态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不为自己找借口,每天都做一些妥协,坚持下去,就会收获想象不到的结果。正如毛姆在书中所言:为了让灵魂受益,每天应该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永远不存在舒舒服服的人生,但只要适应疲惫,习惯努力,就能释放自己的能力。愿我们都能迎难而上,全力以赴奔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