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定律|关于人性的定律
需求第一定律
需求第一定律是说:当其他情况不变时,只要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会增加。
堂堂需求第一定律,听上去就是这么拙朴。但这一拙朴的定律却是对人性深刻而基本的刻画——人总是善于根据代价的高低而灵活应变。
需求第二定律
需求第二定律也是对人性深刻的刻画。懂了需求第二定律,我们就会更懂人与人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博弈的规律。
需求第二定律是说: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和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长度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就是需求量随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程度,它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例如,如果价格变化了2%,需求量因此变化了5%,那么弹性就是5%÷2%=2.5。弹性大于1,表示只要价格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需求量就会有更大幅度的变化。一般来说,奢侈品,例如香水、名烟、名表和名照相机等,都有这个特点。
相反,如果价格变化了2%,需求量因此变化了1%,那么弹性就是1%÷2%=0.5。弹性小于1,表示价格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需求量也发生了变化,但幅度更小。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例如大米、小麦和食盐等,都有这个特点。
弹性大于1,指的是奢侈品;弹性小于1,指的是必需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价格的变化方向和需求量的变化方向永远是反向的,所以弹性永远是一个负数。一般讲弹性,讲它的绝对值就可以了。
需求第三定律
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时,高品质的产品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就变得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相对就越便宜。正因为这样,我们也把这个定律叫作“好东西运到远方去定律”
资源配置|如何分饼决定饼做多大
100年前在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大辩论。它于20世纪20年代在德语地区开始,30年代、40年代扩展到英语地区,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没有结束。这场大辩论,我们一般称为“关于经济计算的辩论”,或“经济是不是可以计划的辩论”。
计划经济:三个不可逾越的根本障碍
根本障碍之一,是人际效用不可比较。
对同一种物品,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偏好。例如,我们都需要木材:你需要木材,给你心爱的小狗盖个小木屋;他需要木材,给他的儿子做一套积木;我需要木材,用来取暖。我们三个人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愿意放弃什么,但是横向做比较时,谁的需求更重要呢?我们没办法判断,也没办法权衡和协调。
计划经济的第二个问题,是数据不可得。
第一,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排序。
第二,即便他们知道自己的兴趣排序,也不一定愿意告诉别人。
第三,人们会误导,因为人是有能动性的。
计划经济遇到的第三个根本困难,是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价格体系。价格体系能够轻松越过计划经济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能够巧妙地把分散的知识利用起来,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每个人的判断和行动做出奖惩,从而解决人类社会的应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