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是对于我而言,因为是送给老公的第一本书,为什么会想到给他送书,因为那时还只是朋友,他请吃饭,出于礼貌,我觉得有必要回馈一下,所以选了书(因为实在不知道该送啥,当然我想,既然送书,以后我还可以借回来看嘛,哈哈哈)。如今已经过去快10个月,我都没打开过,觉得很有必要要看一下,于是这次打卡活动把此书列进来,不然,估计越到后面,打开此书的机会更加渺茫了,还是那句话,想到就要立马去做。
这本书是和菜头写的,年前我是从得到上看到的,觉得名字很新奇,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
没有你,又怎么会喜欢呢?其实说白了,你和喜欢就是一件事,但作者取的标题就很有意思,我又是怎么会这样想的呢?因为看了上篇的第二节《本来不读书》有所启发,带着脑子去思考看字,比你快速看完一本书还重要。
就好像和别人谈话一样,重点不在于谈很久,而在于高效,简短,有用,废话啥的那些也别参合太多,免得浪费时间。
这本书,大部分都是和菜头的随笔感想,类似于个人的心情感悟,不是那种比较学术的东西,看起来也不会烧脑,所以我会有所选择的来阅读和写感想。
第一小节——碎片化时代的学习,讲了这个时代普遍人的学习知识是碎片化的,尤其是对于成人而言,根本谈不上学习,成人的问题在于解决,而不是按照文书一板一眼去学习,有一点,要注意,在成人世界里,做事就是学习。很多时候,碎片化人人都有,但有的人可以发挥很好,有的人后知后觉,对于这样的行为,按照和菜头的方式,他会告诉你:
无论运用哪种方法,你行动了,会换来一个反馈。
其他文字我不记得了,但这句话,我深刻地被影响到了。
第二节是——本来不读书。
看标题,很普通,像白开水,每个人对待书的态度不同,尤其是读书人,有些读书人是看不起那些不爱读书的人,但有些就是在假装读书,我对于作者的这种写法保持中庸的态度,说不上哪里好,但也不太差,勉强过得去,文中最后一点让我刮目相看,他说到:你是否理解读书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由我,别把一本书一拿上来就全部认可作者所说的,你作为阅读者,得要保持一点自我,得会和作者争论呀,找出作者的不足之处;无我,如果学透了作者的精髓,明白了道理,也别自我炫耀,它有可能最阻碍你的成长。
有点拗口,但也不难懂的道理,看个人的领会。
今天只看了这两节,没读太多,慢才是快,不要求一目十行,但要明白执行,就已经是在成长了,哪怕只是20分钟的阅读,30分钟的书写,保持一个频率,我觉得就是一种收获。
期待明日的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