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
可为什么,金钱的支出常有人记账(甚至发展出会计学科),时间的支出却没有人“记账”呢?
其实,有的。
2015年,我读到一本书,讲的是100年前,一个26岁的俄国人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支出——他持续记录了56年。
于是,我也开始效仿。我的成果是:若干年后,我每周几乎多出了一天。
这篇文章,将对这种“奇特的行为”作详细的解释。
Part 1 柳比歇夫和“时间统计法”
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遗产。
——塞涅卡(古罗马哲学家)
1916年,一个叫柳比歇夫的俄国年轻人,独创了一种“时间统计法”,对每个事件的时间支出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来改进工作方法、计划未来事务,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柳比歇夫在大学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从26岁起采用“时间统计法”,一直记录了56年——直到1972年,82岁的他逝世。
他的遗物,令所有人震惊!
他留下的论文和专著有500多印张——相当于12000张打字稿!即使是一位作家,这也是个惊人的数字。
他生前发表了70部学术著作,涉及的学科多达近10种: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等。
五年前,我读到了上面这本书,从此走上时间统计的“不归路”。
Part 2 时间统计法,让我得到了什么?
2015年9月1日,我在excel表上记录下第一个数据:运动,45分钟——我的时间统计之路,由此开始。
10月,我去美国出差(为期近3个月),先后带领两个游学团,共计100多位高中学生。繁忙且不规律的工作下,我第一次时间统计的实践,终于夭折。
2016年,我卷土重来——再次开始记录时间。此后,时间统计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每年大约产生3500条时间支出记录,目前累计数据近15000条。
这些数据让我清楚地知道:
过去的一周或一年,我干了些什么?
还有哪些时间可以更好地利用?
哪些方面应该投入更多时间?
数据永远是一种很好的驱动力,我开始寻求更高的时间利用率。于是,通勤时间阅读,洗澡时间听书,街跑时间听乐队排练的歌,魔兽时间控制到“微量”……生活的改变,越来越明显。
看看我达成的那些“成就”吧
★ 读书(含听书)
2016年-2019年累计读书201册,2019年全年读书67册。同时,每本书读完后,都写读书笔记,累计读书笔记超过50万字。
★ 公众号写作
开通微信公众号“是谁来自山川湖海”【ID:winphone888】,已累计发布原创文章142篇,大部分是旅行见闻录,也有一些读书笔记和原创音乐(可惜,关注的人还不多,你懂我意思了吧)。
★心理学
2017年,我系统地学习了一整年心理学课程,并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考前,我每周复习20多小时,如今想来,依然心有余悸。
★体育运动
每年大约街跑150公里,撸铁40小时——其实数据一般,不过,鉴于一个已婚中年男子,始终保持大学时的体重,也很好了。
★摇滚乐
时隔多年,我重新开始玩乐队,弹吉他,唱歌,写歌,排练,演出…...虽然玩得不6,但是从未停止!
★旅行
2016年-2019年间,旅行了8个国家、30座城市(含国内),在夏威夷拍云海和星空,在北欧追极光女神,在爪哇岛爬上火山
...
…...
...
远不止于此。
更重要的“成就”是内在的,我会在本文第四部分谈到。
好了,这个“神乎其神”的时间统计法,我将详细地介绍其操作步骤,希望你也能从中获益。
Part 3 时间统计法:手把手入坑指南
前阵子朋友D君问,你的时间统计,是用什么app软件吗?结果,我的答案竟然是:excel表……
好吧,我是软件工具方面的小白……不过没关系,如果你熟悉了时间统计法的原理,那么,用任何工具app来替代excel表都没有问题。
以下是时间统计法的具体步骤。
Spet 1 收集初始数据
本阶段目标有两个:一是适应时间统计,习惯于看时间和记录时间;二是收集一波数据,用作后续步骤的参考基准。
首先,你需要一张excel表,例如这样的:
1.1 横轴
横轴为日期。周末标红,方便辨认。日期格式用3/16的写法(而不是3月16日,也不是Mar-16,那样列宽太宽了)。
1.2 纵轴
纵轴为事项。开始时,你需要预估,哪些事项是你主要的时间支出。后续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事项(上图中XXX)。
1.3 数据区(单位为分钟)
横轴与纵轴构成的,就是我们用来记录时间支出的区域。每个单元格表示,某一天在某个事项上支出的时间。
例如,你一天中的两次通勤,时间应该被相加后,再填入表中。
通常建议,所有的数据,都应该精确到5分钟。
*注意:即使2个事项同时发生(例如一边通勤一遍听书),也只能记录一次——否则你的一天时间将超过24小时。
1.4 本阶段可能遇到的困难
A. 忘记看时间/忘记记录时间。为此,我建议,将工作日作为启动时间统计的第一天,因为上下班时间是可以追溯的(例如钉钉打卡记录),通勤时间是规律的,洗漱/卫生的时间是可以准确估算的…这样降低了记录时间的难度。
B. 电脑不在手边时,用手机备忘录记录,最后在excel表中汇总数据即可。
本阶段(Step1 阶段)持续2周,就可以进入下一步了。
Spet 2 制定时间预算
2.1 汇总基础数据
两周后,假定我们得到了以下这样的数据:
由以上数据,就可以统计出:单个事项的周度时间支出。即:上表中单行数据求和,再除以2。那么,就能制定下一周的时间预算了。
2.2 时间预算表
下一周的时间预算可能是这样的:
A. 预算:下周单个事项的时间预算。
B. 结余:这一列有公式。这样,每填入一个数据,结余就自动减少,直到结余为0,预算就用完了。结余列的数据会提醒你:不要无限制沉迷游戏,不要过度剁手购物、不要经常熬夜看剧……
C. 未来事项的预估:可以推测,表的主人可能约好了周末和朋友聚餐,但是下周工作估计挺忙——可预估的事项,尽量在表中体现,预算的准确性就会更好。
2.3 为什么以周为单位?
一周,是最好的时间统计周期——5天上班、2天休息,有极好的循环规律。
如果是每天,那么一次临时加班,就会直接导致时间预算失效;如果按月,则周期太长,且每个月的工作/休息天数均不一样。
Spet 3 反馈、调整与提升
3.1 不要动我的预算!对不起做不到
某天晚上,朋友们临时起意,一起聚餐,那就应该相应地增加“社交”的时间预算。
别忘了,还同时在其他事项里,减去一笔相应的预算——否则一周的时间就不够用了。
那么问题来了,削减哪些事项的预算呢?打游戏?看电视?运动?还是阅读?你会想清楚的,因为你知道什么事项更有益——这就是时间预算表的作用。
3.2 如何榨取碎片时间
地铁通勤时间用来阅读,洗澡时间用来听书,开车的时间用来…算了,还是认真开车吧,安全第一。
当实施时间统计法一段时间之后,你自然会考虑上述问题。不过,凡事有度,“一心多用”这件事,应在哪些地方适可而止,每个人需要自己回答。
3.3 睡眠有没有牛逼的方法
设想一种牛逼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人类的睡眠质量,比方说,每天睡4小时就够了。那么,我们每天岂不是可以多出来整整4小时?
为了这个问题,两年前我读了《睡眠正能量》一书,结论是:不存在上述这样的牛逼方法。
但是,某天如果你失眠了,那第二天基本完蛋,时间预算必然失效。
所以,我们仍需要一些不牛逼的方法,帮我们有限地提升睡眠质量。《睡眠正能量》回答了这个问题,读书笔记请戳这里。
3.4 你要控计你计己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很想打游戏、很想看电视、很想网购剁手,怎么办?
没错,时间统计表的数据,会不断提醒你:你要控计你计己!!!但是,是否控制得住,这个问题叫人头大。
1840年代,一个工人因事故,被细钢筋斜着刺穿额头,失去了前额皮质。伤愈后,他从工人界的“绅士”,变成了脾气暴躁的混蛋。一百多年后,生物学和心理学研究才发现,负责人类自控力的脑区,正是前额叶和前额皮质。
重点来了:自控力不是纯精神的产物,它是脑子里的一块肉!所以,它和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和提升的。
怎么锻炼?怎么提升?这里无法展开了,下次我专门再写一篇吧。
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有这样一句话:“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留下记录”。
那么时间统计法(收集初始数据,制定时间预算,记录时间支出,反馈调整)的步骤,竟然是符合ISO质量体系的理念的…...
Part 4 时间统计法的超越
在时间统计法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能得到许多提升:更准确的时间预估、经常的自我提醒、更多地尝试自控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回答一些“尖锐”的问题。
例如,上文提到的,当需要削减某些事项的预算时,你觉得:哪些事项最不重要的,最无意义?
又如,当你汇总半年的数据时,你会问:我真的需要所有这些事项吗?我把半年的时间这样分配,真的合理吗?
“任何一种长期单一的生活,都是在对自己犯罪。明知有多项选择的权力却不去主张,更是错上加错。谁说你我没有权利过上那样的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以上箴言,出自野生作家大冰的书《阿弥陀佛么么哒》
从本质上讲,大冰在书里所说的,和柳比歇夫一生所做的,其实都是一回事。
那就是,平衡。
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然后,在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边界上,去求取这种平衡。
那样,你就已经超越了时间统计法,而这种超越的意义,我认为在于:
你怎样度过每一周,你就怎样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