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使胸有锦绣,让心容万川;让自己不空,使人生不寒。
三十二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逝后谥“文正”,文官最尊荣称号。世称范文正公。范公出身贫寒,为官爱民,为文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便是他家国情怀的最高境界。在《灵乌赋》一文中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因此给晏殊的《上资政晏侍郎书》中申明:“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此段话前四字换成“执政为民”,在当今依然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这首《渔家傲·秋思》词最为人知,是宋仁宗康定元年范仲淹在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拒敌西夏镇边时作。上阙写边塞苍茫之景,下阙说边军苍凉之情。眼在“家”,蕴在“泪”。边塞将士最想念的是家,然后燕然未勒归无计,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出塞击匈奴三千里,至燕然山(今外蒙古杭爱山)勒石记功而回。以此典故表达破敌立功的心情,然宋朝强文弱武的国策注定边疆不定。将军和征夫都是含泪,将军有未竟功业之泪,军士有思乡之泪,在边塞秋天景色下,显示出苍凉沉雄之感。此时北宋词坛仍受五代婉约花间词派影响,少有这等意境高旷之作。相比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李益诗少了些悲凉,多了些雄壮,壮就壮在燕然勒石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