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好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漫长的季节》虽说打着悬疑剧的标签,其实剧中注重刻画的还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心酸悲剧、他们的回忆往事,由此勾勒出从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的沧桑变化。
因为他们鲜活真实的面孔,整个社会普通人的命运仿佛已经浓缩在他们身上;有的就像托翁的小说人物一样:每个人都是那么饱满立体,有着闪光点的同时背负着缺憾和不满。
“我叫王响,响亮的响。”
王响是有尊严的火车司机,机组一把手。他坚信桦刚就是大家的家,要求家人打消所有对厂子的质疑,把心放到肚子里。他从不多拿多占,在工作上是一个绝对的劳模。可就像我们身边的某种人一样,他爱凑热闹,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权势”。在社区、家里,他“说一不二”,和自己老婆子说:
“大早起就熬这个药汤子,下夜班不熬点粥喝,这玩意咋吃啊?干拉啊!”
“都懒出花来了,拿个盘子装。”
“我们那时候全家才十六平,你们家不才十四。”
“惯着,你就惯着。” “都是你惯的!”
看过第一集开始王响作为出租车司机的样子,我没想到十八年前他是这样,这实在是叙事和描摹人物的高明之处。
剧中的稍显复杂的叙述方式,倒叙、插叙与正叙相结合:现在、过去、过去的过去、过去的未来、过去与现在的同一刻……如此多样却不显繁杂,这首先是分镜和剪辑的功劳。互有关联又带着时代印记的分镜和剪辑让人一眼分得清这是回忆还是现实,98年的桦钢,同一时刻的雪,王阳那张黑白的照片,那留在王响心里永远不会忘掉的背影……这些都将故事完美的串联在了一起,告诉我们每个人物的生活历程。
除此还有非常重要的节奏,有人说前三集的节奏慢,可我反倒觉得前三集的节奏很合我口味,甚至比后边几集给我的感觉更好——王响和彪子中年的平常生活:倒班、买车、喂鸽子、调侃斗嘴;接着展现王响以前那辉煌的火车司机生活:金黄玉米田上具有生活价值与活力象征的火车鸣声、一个“把你的心放到肚子里去”的铁饭碗时代、根红苗正的王师傅是劳模,是机组的卫生、安全积极分子,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国家工人。导演对节奏把握得恰如其分,不像是平时正着讲故事那样流水般顺滑,他只是在恰当的时刻展现问题矛盾;不经意间地,欢乐与痛苦就被切换了。而我们的观察视角就随着他镜头自然改变了。
这样看来,那个港商和厂里领导倒略显单薄了。其实我觉得港商和殷红骗沈墨那段很像《半生缘》里姐姐欺骗曼桢那一节,我一开始极其反感。当时读《半生缘》的时候,就觉得小说到这没法看了,因为这个情节太离奇、太突兀,把之前一直营造的人物全毁掉了,以至于我觉得此后曼桢的种种行为已经失去了意义。
不过,沈墨和曼桢不一样。她的特殊性是慢慢被揭开的——从小被收养,生活在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压抑之下……这就导致她在那种情况下一定会有与常人不同的反应。所以并不像曼桢此后无意义、没有任何确定性的行为,沈墨接下来还有要做的事,便是那句“是他们应该可怜了”。
最后想说的是本片的配乐,每一集背后都有其独有的一首片尾曲。他们大多是国内年轻乐队的曲子,导演辛爽以前是乐队joyside的吉他手,他选的歌每首都很适合,很熟悉;这种熟悉不是说你以前听过这歌所以熟,而是绝大多数歌你根本没听过,但你一听到他们时就觉得很熟悉,因为他们和刚刚在你眼前放过的影像太切合了,两者很搭,这又是这部剧的一个出彩点。
之前我就很喜欢蛙池乐队,他们的后摇,充满年轻的呐喊,这次也出现了。不过,这次印象最深还11集片尾Joyside那首《If There Is A Tomorrow》,配合彪子死去的升格画面,那是个无法诠释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