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内容创业”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靠写作获得了财富自由,著书立说不再是“老学究”的“特产”,写作也不再是作家的专属。新经济时代将写作推至风口浪尖,写作似乎成为普通人在这个时代出人头地的有力武器。
我们都想成为“风口上的猪”,已经成名的写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出一辙:大量练习。不仅要大量输入,更要大量输出,以求找到写作的感觉。
感觉,这个词很妙,好似是凭空产生的一样,看不清,摸不明。情况是这样吗?如果你没有吃过蛋糕,你会感觉到它很美味吗?如果你说可以,那你定是品尝过类似的美味。任何入口的美食都给你舌头一种积累,蛋糕的味道不过是激发了食物曾经留给舌头的记忆。
你没有下水游过泳,你会知道入水的感觉吗?书中写的、别人说的再详细再生动和你真正入水后的感觉一样吗?你或许会说,入水的感觉正是别人说的那样。但这也是你在入水后才知道的啊,所以你若不下水,别人的经验永远是别人的,只有你真正去实践了,才会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除“大量练习”外,写作者还给出了很多的经验技巧,但这些技巧都是基于大量写作基础之上的,你若只是单纯用眼睛去看,那这些技巧还是属于别人的,只有你开始动笔写了,那些经验和技巧对你才有意义。
笑来老师曾提到过“最应避免的三个大坑”,其中的一个“坑”就是“心急火燎的随大流”。正因为那定然是不属于自己的机会,而自己又很想得到,所以才会显得“心急火燎”。如果是属于自己的,那便是“气定神闲”了。
“写作经济”发展快速,任何人都想打上这班列车,众多等待上车的人期待有人把自己拉上车,而且越快越好。所以各种“写作方法论”、“写作速成”都“横空出世”,有没有“速成法”,其实观察这些写作者就好,他们中的哪个不是饱读诗书,写作数年,时至今日依然笔耕不辍,日更千字?如果真的有此“速成神功”,大家何必“日日辛苦”呢?
大家都爱谈“成长”,何为成长?说简单点无非是见得多、懂得多、会的多,少一些能力“洼地”,多一些能力“高点”。所以成长要做的就是“填坑”和“拔高”。拿写作来说,写作一篇文章,涉及到文章结构、选词用词、表达流畅、传递思想等多种方面,写作能力差必然涉及到其中一些方面存在“洼点”,这些“洼点”不会是你在那站着、坐着、躺着被人一把脉就摸出来的,必须是你写了,遇到困难了才知道的。否则也不能“对症下药”,不自知的人谈不上成长。
无论是真鸡汤,还是毒鸡汤,都给我们指明这样一条成功之路:勤奋。自己不动手,世界上就没有人能帮你。看得多了,懂得多了,我们却渐渐失去了耐心,我们想要成功,想要快速成功,却都忽视了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数量决定质量,唯手熟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正因如此,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平庸之人平庸依旧,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没钱人依旧穷苦。
一切全在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