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一我的朋友晶晶和我们说,她被她正处于Terrible Two的孩子气伤,正把自己关在厨房里,哭得稀里哗啦,她很害怕,害怕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就打了那个小屁孩。
晶晶很明白,孩子看似不懂事的行为正是他这个阶段正常的表现,她不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因为她知道,她的情绪,需要自己来处理。
她的情绪,和孩子无关。
但恰恰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才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积压已久的不满、沮丧和怨怼。
爸爸妈妈,如果你们下一次生气,可以参考一个原则——90/10原则。
让你们生气的,90%是源于你们内心未被满足的需求,
而仅有10%,来自当下发生的客观事件。
所以在下一次生气的时候,可以先闭上想要责骂孩子的嘴巴,停下想要打孩子的手,去问问,
那90%到底是什么?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就在告诉自己,
你需要为自己的问题负责,你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同时,你也在告诉孩子,
我的情绪,和你无关。
这很重要,这为什么重要呢?
/
我想,通过一部电影,来跟大家分享这个观点。
这部电影是《奇迹》,来自是枝裕和。
图中的四人原本是一个四口之家。
但因为父母关系破裂选择分开,爸爸带着弟弟龙之介一起生活。
妈妈带着哥哥航一在娘家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两兄弟性格大不相同,仅仅从爸爸妈妈吵架的画面就可以看出。
哥哥航一会主动劝架,防止爸爸和妈妈的冲突升级。
而弟弟龙之介,他会马上逃离现场,继续大口大口地把饭往嘴巴里面塞。
即使哥哥大声呼唤他一起来帮忙劝架,但弟弟依然不为所动,面无表情地吃着饭。
很多人看到这个画面可能会不理解弟弟的做法,为什么就不和哥哥帮忙劝架呢?
难道这件事和他没关系吗?
其实,真的没关系。
这个家庭里,只有弟弟龙之介懂得这个道理。
最拎得清的,也只有龙之介。
虽然继续吃着饭,像没事发生一样,但从他僵硬的吃饭动作,放空的眼神,就可以看到,他的内心其实和哥哥一样,也会慌张,也会不安。
但他在努力通过这些笨拙的动作,不断告诉自己“不能管,不能管。”
他也在告诉自己,大人的问题,和他无关。
而我们再看看哥哥航一,他内心的恐惧和不安,一直在告诉他“我要管,我要管。”
爸爸妈妈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
即使爸爸妈妈选择分开,他依然背负着这样的责任,和妈妈一起生活。
他的生活里,从此以后,只有一个目标。
就是想尽各种办法,让爸爸妈妈破镜重圆。
这样他就能重温旧日家庭团聚的美好。
哥哥会和弟弟保持频繁的联系,追踪爸爸的动态,谨防爸爸有任何不轨的举动。
有时候,连爸爸接触了哪些异性,哥哥也要管,还让弟弟给他报告行踪。
哥哥和妈妈住在鹿儿岛,一个满是火山灰的城市。
他很讨厌这个城市,每次看到阳台上落满火山灰,都会让他心生厌倦。
他每天虔诚地祈祷,鹿儿岛的火山可以来个大爆发,这样他和妈妈就能搬去福冈和爸爸还有弟弟一起生活了。
因为每天都想着和家人团聚的念头,原本属于孩子童趣的生活,在哥哥那里,却过得了无生趣。
每天早上对他来说,都是被火山灰所笼罩的阴霾的一天。
而弟弟那边呢?其实是和哥哥截然不同的生活。
每个早上,对弟弟来说,都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他会早起给爸爸做好早餐,洗好衣服,还会细心照料他种在院子里的西红柿。
每天放学,他都会和他的小伙伴一起,买一份他爱吃的小吃,在家美滋滋地品尝,即使只有他一个人,他也依然自得其乐。
他会和朋友,还有爸爸的朋友一起燃放烟花,合奏音乐,度过一个个惬意又充实的周末。
弟弟不像哥哥一样,把所有注意力放在爸爸妈妈身上,即使他和爸爸生活,他和爸爸的关系,也是像朋友一样,有话直说,好好商量。
在妈妈的来电里,他很开心地跟妈妈说:
“我在努力地过得开心。”
我相信,他说的这句话是真的。
他想要自己过得开心。
他也想要妈妈因为他这种生活状态感到开心。
但电话那头的妈妈,听到他开心的消息,却没有想象中开心。
因为在打这个电话前,妈妈还很担心弟弟会不会因为没和她生活,吃不饱穿不暖。
看到这里,我特别受触动。
有时候,一个孩子,比他的父母还更明白,生活到底是为谁而过。
生活,一直以来,就是为自己而过的。
如果弟弟像哥哥一样,把所有爸爸妈妈的事情全往自己身上扛,认为爸爸妈妈不快乐是自己的责任。
他还可以像现在这样,去发自真心感叹每次劳动的收获,去享受每份美食的滋味,去体会每个人际互动的喜悦吗?
不能。
他明白,爸爸妈妈的不快乐,与他无关。
这是一份既克制又珍贵的边界感。
能让爸爸妈妈更快乐的方法,其实不是回到过去,用过去的方法,让他们重获过去的快乐。
这是看似成熟,却依然幼稚的哥哥最不合适的做法。
能让爸爸妈妈更快乐的方法,是放下过去,往前看,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去重新获得当下生活的快乐。
这是看似很傻很天真,却傻得很认真的弟弟最合适的做法。
电影的结尾,丽莎就不剧透了,这是我2020年度最爱的一部电影,诚意推荐大家,去感受这个故事结尾的感动瞬间。
/
通过这部电影,希望给爸爸妈妈带去一点启发。
你的情绪,一直以来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如果因为自己的情绪,去打骂孩子,其实很容易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
“你该为我的情绪负责。”
孩子为你的情绪负责,他让你开心了,
但他也失去了,为自己生活负责的机会。
同时,也送给还未为人父人母的朋友。
如果你也像哥哥航一一样,一直以来,都在为别人的情绪负责,
那现在,是不是可以好好想想,
给自己一个机会,对自己负责呢?
因为你的快乐,从来,就只和你自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