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身体健康,肯定会看不少营养相关的书。这些书大体的逻辑,就是把食物和疾病对应起来,告诉我们吃什么东西可能生病,或者不容易生病。比如,日本人更喜欢吃大豆,患上癌症的几率会更低。
本书不只是总结经验,结合精准医疗的成果,告诉我们食物中特定的分子和身体的自我保护系统,是如何互动的。
下面,我们就以血管生成为例,来讲讲饮食在微观的分子层面,如何影响身体的自愈力。
李医生说,现代医学的总体思路是寻找各种疾病独特的解决办法,但是他和一些同行却反其道而行之,想要找到各种疾病之间的共性,从而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他们发现,像癌症、阿尔茨海默症、失明、关节炎、冠心病等疾病有一个共性,就是血管生成功能不正常了。
我们知道,冠心病的病因,是富含胆固醇的斑块堵塞了冠状动脉。不过,可怕的不是斑块本身,而是斑块会变大、变厚、甚至破裂。斑块破裂,就像隧道塌陷,会堵塞血管。血液流动中断,会导致心脏病。
癌症的原理也一样。肿瘤和血管里的斑块类似,都是身体的异常组织,肿瘤长大,也要靠血管生成。正常情况下,身体能够识别肿瘤,抑制它生长,一旦身体不能提供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肿瘤就可能恶化,演变成癌症。
抑制血管生成,需要一些特定的物质。这样看的话,只要补充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是不是就能预防甚至治疗冠心病和癌症呢?
确实是这样。如今,这个原理已经应用在医疗上了。治疗癌症,可以用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组织肿瘤长大。
好消息是,我们常吃的食物里,就有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比如,大豆里含有一种叫做染料木黄酮的物质,能够抑制过度的血管生成。所以,吃大豆,对预防冠心病和癌症都有帮助。这样解释了,为什么爱吃大豆的日本人,癌症患病率更低。
你可能会有疑问,我们的身体,有时候需要抑制血管生成,有时候又需要刺激血管生成,如果吃多了其中的某一种,会不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呢?答案是,不会。身体有一套精密的调节系统,吃抑制血管生成的食物,不会影响正常的血管生成;同样的,吃刺激血管生成的食物,也不会增加血管生成过度的风险。饮食,只是帮助我们平衡身体的机能。
本书的第二章,提到了很多对身体保护机制有益的食物,并且详细讲了每种食物对每种保护机制的微观影响。
在这里特别分享一种食物,对五种保护机制都有好处,就是茶叶。茶叶里含有丰富的茶多酚,不仅抗氧化,抗血管生成,还能帮助免疫系统正价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帮助肠道形成更有利的微生物组,增加有益的双歧杆菌。不只如此,茶叶对DNA的保护机制也有帮助。对爱喝茶的人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好消息。其实,在古代中国,茶叶开始就不是饮品,而是一种药物。
食物对身体的影响,发生在微观层面。古人无法看到,只能总结经验,更没法说清深层的原因。今天的科学研究,可以说是为这些古老的生活经验提供了新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