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在我小的时候,不太能得到父母真正的关注。五岁的时候才上学,在此之前上了育红班。再回想过来,似乎一年级的记忆都空白了。唯一有印象的是有一次被班里的一个人欺负。甚至还会受害者有罪论,觉得是自己当时太内向了。
小的时候喜欢和男孩子玩,最喜欢的是隔壁家的哥哥姐姐。因为至少在他们面前,我讲的话做的事是有正面反馈的。有时候我的话和想法,会逗他们开心。
甚至发现隔壁姐姐会拿走我的东西,家里人会叮嘱我和她玩的时候小心点。
可我太孤单了,丢一点东西没什么。可以有人真正的回应我,是当时最需要的。
那个时候总感觉奶奶和妈妈是不喜欢我的。
妈妈总说奶奶喜欢把好吃的留给很久才回来一次的弟弟妹妹和哥哥。 在我的观察中似乎也是这样的,在身边的不是最亲近的,隔很久才相见的是最亲的。
那如果这样回忆起来我的童年似乎都停留在奶奶家的院子里。
和小伙伴一起疯一起闹。
哦,不是,还有在我家后面的池塘里、胶泥、沙场、石子、小玩意。
小的时候如果我不和大家一起玩,我一个人也可以玩很久,摆很多小人,哪怕是麻将,都可以给他们想象成千军万马。
心理咨询好像就会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就像如果我没有心理咨询的时候,自由联想的能力好像戛然而止了,
一旦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它就神奇的出现了。
那如果回望过来,没有上学之前的时间都是特别幸福的。
上学有什么好?
上学似乎进入了另外一种体系,要被别人审视的、需要合作的、有大家约定俗成结果的一种模式。
我到了小学四年级才真正适应了这种模式。
初中从村里到县城,又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不适。然后高中就适应了。
职场又是另外一种模式,更注重人情往来、个人能力、也会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结果,
不知道现在适应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