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休息,外面走走,串串胡同,不知不觉又到德胜门箭楼东南角,也就是什刹海的西北部。
北京什刹海后海西北处有棠花胡同,此胡同不长,中间拐弯,一头出口在德内大街,一头出口在鼓楼西大街。
棠花胡同是鼓楼西大街路南自西向东数的第一条胡同,据《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载:该胡同“北起鼓楼西大街,南部西折至德胜门内大街……南北走向段原称糖房胡同,东西走向段原称糖房大院,后来糖房胡同、糖房大院与南侧的段家胡同部分合并统称为糖房大院。1965年将北部即原糖房胡同与糖房大院析出命名为棠花胡同。”
棠花胡同不宽,连棵树都没有,两边都是房子。因为名称是“棠花胡同”,我就琢磨是“海棠花”吗?应该有海棠树吧。但我的臆想错了。
“棠花”胡同的名称,原是“糖花”的谐音。清末和民国时期,胡同内有做糖花生意的店铺十几家,俗称“糖作坊”,故名“糖房大院”、“糖房胡同”,是老北京城里卖糖的地方。
“糖花”属于饴糖的一种,也叫“关东糖”,因形状像瓜,又称“糖瓜”。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清代《燕京岁时记》称:“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糖者所以祀神也,清水草豆者所以祀神马也。”所以,过去每到腊月“小年”之前,来这里买“糖瓜”的摩肩接踵。
“糖市”卖的既有“南糖”也有“北糖”,南糖主要是花生粘、芝麻糖、麻糖等,“北糖”则是水果糖、饴糖等。当时加工制作“糖花”多以小米、稗子米、大米、玉米、大麦芽等为原料,经熬制、起锅、揉糖、拔糖几道工序而成。成品出来后,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一般是早上四五点钟开始营业,到上午九十点钟收市。
鼓楼西大街上棠花胡同的指示牌。
1949年前后糖房胡同尚有几家“糖作坊”,实行“公私合营”后关闭,1965年整顿地名时,“糖房胡同”改称为“棠花胡同”。
(江雪摄影,文字资料来自互联网,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