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母这一辈要么在我出生前就过世了,要么就是他们离世时我并不在身边,所以对亲人的生离死别并没有特别深切的感受。直到今年母亲的离开,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面对死亡。眼睁睁的与最亲近的人阴阳两隔,那份哀伤真是痛彻心扉!第一次身临其境体悟生命的消亡,第一次由灵魂发出人生无常的慨叹!也是第一次认真思考生与死的问题。
不经历至亲的离去,也许不会真正的成长,虽然这成长是被动且残酷的,但底确没有哪一种经历能超过死亡带给人的触动和震撼!尤其是母亲的离世,那是再一次剪断人生的脐带,也是最后一次!第一次是母亲感受切腹之痛,痛过之后却是创造新生命的幸福。而这一次是儿女感受断肠之痛,过后却是无尽的思念与哀伤!虽然我们只在娘胎里呆了短短不到一年,但那用血肉编织的温暖的家却护佑我们一生一世。老话说“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可见妈妈的长久陪伴自古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可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福份呢!
我是家中的老大,自是和母亲缘分最长的。母亲陪伴了我六十年,待我也已是一个年轻的小老人的时候她该是放心的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应该算是她儿女中最幸运的人!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苍海变桑田!母亲着我们一点点长大,我们看着母亲一点一点变老。我从没认真准备或思考过母亲的离开,不敢相信她会真的离开……直到有一天母女的情缘嘎然而止,让有母亲陪伴的幸福日子一去不返!妈妈,亲爱的妈妈,我真的还没有准备好,还有那么多母女共筑的梦想没有实现,您就这样走了……放下了您日夜衔泥筑就的老巢,放下了相扶相携一生的老伴,放下了在您羽翼下躲风避雨的儿孙……您走得从容不迫,走得干净利落!除了爱,您什么都没有留下,除了爱,您什么都没有带走,除了爱还有什么能让您放下一切,除了爱还有什么让我们对你万般不舍!
有人说“从小没爹娘,到老命不强”,不知从小失去父母的人老来是否都有相同的命运,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肯定都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作为幼年丧父的母亲,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实在是不堪回首!姥姥生了五个女儿,母亲行二,大姐早早出嫁了,只有十二、三岁的母亲便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天不亮便牵着牛走五、六里路下地干活,与姥姥一起苦撑那个风雨飘摇的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正是贫寒的出身造就了母亲吃苦耐劳、坚韧自强的性格。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在生产队大食堂干活,在那个人人吃不饱的年代,食堂堪比天堂!可母亲却没比别人多吃一粒米,没有拿过公家一把粮,尽管当时姥姥曾饿得几度昏厥,她自己也经常饿得头昏眼花。我曾笑称你们那些人可真傻!母亲却说“那时候能在食堂干活的人都是大队选的最可靠的、大家信得过的人,咱可不能多吃多占,那还了得”!我打趣母亲;“您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啥意思吗”?母亲说“那咋不知道,唐诗三百首呗!”说完母亲开怀大笑,那是纯真的笑,坦荡的笑,无怨无悔的笑!正是母亲的正直善良和勤劳淳朴,得到上下的一致公认,曾被授予了全省首届“三八”红旗手的荣誉!这也成为了母亲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正是因为在食堂工作的缘份,母亲遇到了当时正下放劳动的父亲,两个苦命的人从此携手一生。
母亲生了我们四个儿女,又赶上一个动乱的年代。起初一家人只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日子相当拮据。但在母亲的精心操持下,我们还是度过了一个衣食无忧的童年。母亲不满足于仅仅操持家务,总想着外出挣钱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便把年仅三岁的小女儿托付给大姐照顾,母亲从此开启了她所谓的职业生涯。正值壮年的母亲干活从不惜力,什么重活累活都敢干,这与她从小就挑起生活的重担有关。母亲干过装卸工、建筑工、淸洁工等零活,在食品厂做过糕点,在冰棍厂做过冰棍……直到四十几岁终于当上了个集体工。那是个需要三班倒的造纸企业,从此,我们很难吃上母亲做的可口饭菜了,因为她要经常上夜班,昼夜颠倒。记得早晨我们要上学的时候母亲才下班回家,晚上我们上炕睡觉的时候母亲却要出门上班。她也因此落下了神经衰弱的毛病,终身靠药物才能睡觉。她却非常珍惜这份迟来的工作,为了上班拚命学习骑自行车,摔了一跤又一跤,受了无数次伤。由于踏实肯干,又从不在小事上计较,母亲在单位很有人缘,毎次分班组的时候大家都抢着要她,她也很以为荣。到后来儿女们大学毕业,都成为了国家干部,母亲自然引以为傲,家庭聚会的时候母亲常说的一句话是“还得听我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但在有了孙辈需要照顾的时候,她毅然选择了提前退休,离开了十分珍视的工作岗位,再一次为儿女、为家庭转换角色,承担风雨。无微不至照顾残疾外孙一带又是十几年……虽然退休工资不高,母亲却非常满足,每次涨工资都欢天喜地的告诉我们,千恩万谢这个时代!有一次我问妈妈,您这辈子最成功的是什么?我以为她会说养了你们几个好儿女。母亲却说:“我最成功的是有自己的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不用看别人脸色。”这句话概括了母亲自尊自立白强的一生,也正因如此,她无论做女儿、做妻子、做母亲、做职工都尽心尽力,问心无愧!
母亲由于年轻时太过劳累,晚年体弱多病。但她直到八十岁去世的前一年,始终谢绝与儿女同住,坚持与父亲独立生活,不愿给任何人添麻烦。到后来身患绝症她也不自怨自艾,面对生死十分平静达观。她知道我们怕提到那个字,便主动说,我要走的话还缺几件衣物,你们有时间给我准备一下吧。面对泪流满面的儿女,她却笑着安慰:哭啥呀,不都得有这一天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固执的不让别人插手,我甚至都没有机会给母亲洗一次内衣,她总是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自己换洗。我知道母亲非常自尊,她决心把一个坚强慈爱的母亲形象维护到底。母亲成功了,从真正倒下到离开不过仅仅几天时间。她没有给儿女添麻烦,没有给家庭添负担,没有让自己失尊严!母亲一生爱美、爱干净,她走得从从容容,干干净净,却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回顾母亲的一生,她兼具了一个女性所有的光芒,虽然平凡却又那么美好!
母亲走了,真的走了吗?前一天还温暖如春的家一下子就冷清了,仿佛盛夏里一夜入冬。蒸笼依然冒着热气,却再也不是妈妈的味道;缸里的小鱼在急切的寻找,寻找那个颤巍巍走向它们的身影;窗台上的花草一夜枯萎,无声表达着誓死不换主人的忠诚;墙上的福字也褪去了红颜,仿佛在问:没有妈妈的年节该怎么渡过……
母亲走了,真的走了!流火的七月把有妈的日子一夜冰封。您在的时候我们是风筝,飞得再远心有归属。您走了,谁还会为我们点亮家门那盏暖暖的红灯,谁还会听着我们的脚步第一个迎出大门,谁还会按时令给我们寄糖蒜、韭菜花、小干鱼……妈妈,亲爱的妈妈!虽然我们也早已是成为妈妈的人了,但我们依然需要妈妈,因为我们都想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