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
什么是知识体系?体系,和碎片相对应,就是指有序而浓缩的有机集合。不是把所有信息罗列在一起,而是要对信息进行过滤,提取出关键的枝干,缕清其中的关联。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信息和各种经验的精华。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知识体系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构建知识体系能够让你培养全局观,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到达目标的路径;
➤其二,能够帮助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任何表象所误导;
➤最后,有了知识体系便有了迭代知识的基础,也就能够在动态中拥抱变化, 不断进化、提升自己。
二.构建知识体系第一步:信息输入结构化
在看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这种感觉,每一段都有一个小主题,每一页又可以概括为一些关键词句,再到每本书,都可以用简洁的句子概括出主题。而当我们合上书,再看这些概括出来的几句话时,我们在脑海中会自动补全书中相应的情节、语句。这是因为,我对全书已经搭建了一个完整的结构,顺着结构脉络再去回忆细节,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而当你阅读了某一领域的海量书籍,便又会对该领域构建出更加庞大、更加多面性的认知体系。
如果你还不太习惯直接在脑海中,一边做信息输入,一边做信息梳理,搭建体系,那么,我建议你,使用一些知识管理工具,这会让这个过程变得更为容易。
不过格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信息都不能不经过处理和过滤进入我们的大脑。我阅读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结构式的阅读,同时借助强大的凝练概括化工具。
三、推荐工具:MarginNote
这样的阅读,就已经做到了“大量的输入”。同时为了避免混乱,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梳理、管理知识。比如MarginNote。
它的分页功能非常强大,你在左栏阅读,把重要信息标记出来,它会在右栏自动把你的标记整理成脑图。
1. 笔记功能:
它将笔记本作为课题的最小单位,它可以集合多个来源(书籍、文档、网页等等),并且作为新图层附着在来源的表面。
这相当于我们把很多张便利贴贴在了书上,书本上是没有痕迹的,便利贴集合就是我们的笔记本。因此,一个来源可以产生多个笔记本,一个笔记本也可以关联到很多本书上。当它作为最小单位出现时,我们可以在一个笔记本内进行搜索,就好像我们要在一个便利贴集合的盒子里找几张特定的便利贴一样。
在学习模式的界面中,笔记本可以和文本同屏出现,也可以关闭笔记本只专注于文本。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完全沉浸在文本阅读中,也可以看到每一条剪贴下来的摘抄如何与之前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还可以在阅读结束后专注于知识体系的建立和整理。
2. 批注和摘录功能:
虽然摘录批注看起来是个基础功能,很多PDF阅读软件都能做到,但是 MarginNote 还是把它做得淋漓尽致。
当你选中一段文字,做摘录时,会自动在笔记本中生成摘录卡片;而你做的批注,会和PDF上的文字一起显示,在打印PDF时,也会打印出批注的文字。
摘录还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就是「划重点」,辅助背诵。你可以把课文的重点内容用摘录功能选中,选择「回忆模式」,会涂抹掉选中的摘录内容,便于根据上下文做填空题。
接着,它就可以自动在笔记本中生成的摘录卡片,支持键入、手写、语音和插入图片。每张卡片都可以改变背景颜色或添加标签,以两种维度进行分类方便筛选和搜索,而且支持四个常用的背景颜色,很方便快速标记片段。
既然是自建筛选规则,那么用得上的再添加即可,下意识按照主题分类以及每张卡片都添加标签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标签以及添加标签的卡片都要有针对性、要少而精。
3. 思维导图功能:
Margin note还有一个大家最喜闻乐道的功能:卡片生成思维导图。 将生成的卡片自动插入思维导图的方式有三种:按文档目录分类;按文档分组;在选中节点后或浮动。
只有经历了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把每一点知识嚼碎捋顺,再按照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也就是把知识块重新摆放和连接的过程,知识才会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内化完成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时从自己的脑子里把学到的东西掏出来,而不是禁锢于某本书的实体。
这几个选项能够很好地改变原有的目录结构,而把知识翻译为自己的东西,从哪到哪一目了然。不仅清晰地实现知识关系的可视化,还帮助我们梳理文本要点,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构建知识体系的辅助:巧借资讯进行更新迭代
➤什么样的资讯才可读?
一是专业媒体的时事报道。像刚才所说的人民日报、新华社、BBC中文网、中国日报这种较为权威的专业媒体,你都可以搜集到事实资讯。一些不良自媒体有时会为了吸引流量夸大事实,对一手信息进行虚假的二次加工。所以,相信权威的事实,强过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每天的推送。
二是优秀自媒体的观点评论。权威的媒体一般会强调事实,淡化观点,或者观点中庸。而比较优秀的自媒体,就能基于事实做好非常精准的观点输出,也会有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此外,自媒体基于事实做的拓展延伸,也会成为你背景知识的构成部分。怎么挑选出符合条件的自媒体?你可以花时间追踪一些自媒体的文章,看他们的观点是否客观、理性,从而再次挑选自己重点阅读的订阅号。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有:芥末堆看教育、虎嗅、36氪等。
➤如何读资讯?
首先,我需要你抛弃“漫无目的刷手机”的阅读习惯。希望你在阅读之前,先确定你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带着问题做“寻找式”的阅读。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扫标题式”读法,因为权威媒体往往对标题的凝练非常精准到位,基本上扫一眼标题就能了解这条资讯大概讲了什么,所以对于很多咨询我们做到“浅尝辄止”就足够了。
第三步,我们需要对信息进行归纳和输出。通过广泛的“扫标题”式阅读,你能筛选出感兴趣的优质文章,进行精读。见识的多了,一眼就能鉴别出哪些是“标题党”式文章。
第四步,“挑内容”式阅读法,很简单,不感兴趣的内容一带而过,把有用的资讯归档,标红,重点阅读。接下来就是每周花时间阅读这些标红文章了。
第五步,周末的时候,精心品读一些深度好文,我一般每周末精读大概10篇。遇到对我有用的地方,特别地归档到印象笔记或OneNote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