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很个人化的杂记,时间宝贵者可略去不读。
1.在大明湖倒不是自己走错了路,而是自己根本没有去想涛哥要去的稼轩庙,我心里只有完成任务似的去下一个地方,以至于自己甚至失了智一般甚至不顾路线对错,或者是我单纯不想承认自己走错,一意孤行?
2.第三天早上涛涛说我路线错我依然不愿意承认的时候他终于忍无可忍了说了一句:“哎哟你就承认一下你错了会怎样。”
联想到当时自己玩阿瓦隆,明明是自己没有积极去上车,还要觉得委屈——然而真正的规则就是好人就应该要积极上车,没有弄明白规则是我的问题,凭什么要别人去考量我的这层问题,来照顾我的情绪?——“确实是你错了呀,那你为什么还要感到委屈呢?”小智如是说。
可能是因为小智说的有理有据更能说服我,所以我在此之后的确很好的收敛了情绪,但自己不能保证在日后的生活中每一次的失误和犯错都有人在包容或者是单纯的指出,论证——很可能我连不合理的感到委屈的机会都没有,错了就是错了,还有什么很多好说的吗
我突然想到自己最近最大的问题是自以为是和缺乏换位思考。自己总是在平日里强调“你以为你以为的都是你以为的吗”
但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却总是倾向要求别人做到如何如何,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时常会情绪失控,但实际情况是我本毫无权利去要求别人做到什么。
拿最近一直让自己不愉快的打扫宿舍来说,对卫生的较高要求是我自己的追求(没入住之前已经见识了他们垃圾堆到堵住路口的惨状),既然有这样的认知,那别人对卫生工作不上心便可以理解,虽然可能的确不是那么好,但我也无从指责,别人还可以反击我自己乱呢——可能我能做的只能是自己多承担一部分清扫责任,我付出时间,收获一个洁净的环境,自己感到舒畅,而不是对自己的时间受到貌似不公正的对待而忿忿不平。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句话自己践行的可以说是真的极差。律己都没有做到很好,还去严要别人如何如何?又凭什么呢?
现在想想自己是真的很过分,为了偿还昔日情谊把朋友邀来,自己却又无心把事情做好;在内心矛盾的同时毫不控制负面情绪,全部纠结交由朋友来承担,这是最气人的,现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才开始体察到自己“善良”品质的缺失。
曾经和朋友在与人相处的底线上达成了共识——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待人接物,只要以不主动伤害别人为底线,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现在却需要开始自省自己是不是并不具有这层底线呢?
——为了自己赶行程,早饭都不愿意让涛涛吃完再走,三番五次地催他骑得再快一点。。。
我的自私在于我不愿意等别人——我宁愿回家以后过thug life也不愿意把这份时间分给别人;我不会耐心去解释去接受去为认知上的差异做出让步——不能像我一样理解问题是你们的问题,不是我的;我先往前跑了,跟不上我那就自然而然的分道扬镳...
在车站一个人等车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继续这样的可能后果,我会把生活过的越来越个人,甚至按照目前自己依然比较封闭的态势,最后很有可能不剩下多少朋友。
而我竟不为此感到恐慌或任何后悔。
因为我意识到我多少是与身边的人不同的——大二独居了一年,大三同班上的同学也几无相识,又搬出来同大一的舍友同住,这客观让我适应了独处的状态;接着我终于可以肯定自己的是五点半起床,健身,写字,(读书)...
但当我敲完上面一行字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卑微的。因为即使我开启了这些事项这么久,我因持续行动而为自己带来的积累量依然不足以让我卓越——不过是一个凡人却自以为过着“别人想要的生活。”
这大概才是我的症结所在了。
怎么得解呢?
1.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绝对,绝对不要别人帮忙,尤其是小事,拿个东西找个东西之类。
2.减少抱怨,尤其需要关注并减少对外界的负面情绪的流出——不要事不如意就随口吐槽爆脏,That‘s not cool——这很有可能是自己身上戾气越积越重的原因。
要时刻体察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同他人接触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义务成为自己不良情绪宣泄的出口。
3.尽可能的多同身边的陌生人接触,建立联系,可能与人相处的多了,自己身上阳光的那一面更容易被释放出来。
4.(与以上无关),增加对食物的感知,不光是热量,更多是量,自己既然有见不得浪费的习惯,那就应该在购买或制作食物的时候就控制好量。或者考虑培养吃不完留到下一顿的习惯,不是此刻不吃完就没下一顿了,再好吃的东西也符合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为什么非要浪费掉食物本可以带来的那份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