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译文: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
这里的色难指人的面部表情,脸色难看,有时表现在我们对待老人的容色上,有时表现在对孩子的脸色上,有时表现在对他人。不管对谁,你的面色总会给别人以信号,会对别人产生影响。
印象最深的就是儿子有时回家看到我没有笑脸时,总是会问:爸爸怎么了?我回答没什么时,还会继续问:那你脸色看起来不高兴啊!确实是的,有时候的不高兴总会不由自主的挂在脸上,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够看出来。孩子以为自己没有做让我生气的事,就会继续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就回答太累了,他才罢休。
当我们的脸色难看时,就会给别人信号,尤其是最亲的家人总会很快就感知得到。所以当我们回家时,一定要带着笑脸而归,把不愉快的情绪抛之脑后,带给家人愉悦的感受。试想,谁愿意天天看你板着脸呢?所有的不开心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创设身心愉悦的家庭氛围和环境对家人是很重要的。
著名作家刘震云说:“一切的啰嗦重复,都是父母在发泄焦虑以及转嫁责任的表现。反反复复的叮嘱,不是在促进孩子的进步和独立,而是在消磨他们的生命活力。”
啰嗦会让孩子反感,讨厌,有时他们会做出自己的表情和动作。记得儿子有时不愿意听我们说话时,就会用双手蒙住自己的耳朵,表示不愿在听下去。这时我们尽量闭住自己的嘴巴,多说徒劳,这是他心理没有放松,对他讲话无异对牛弹琴,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嘴巴,为将来的放松身心的听你讲话做准备。
只有当我们感知到好的愉悦的信息时,才会进行处理和整合,并且进行很好的输出和表达,这就是学习的生理基础。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觉察自己的面部表情,不带给他人不好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