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罗辑思维推送的关键词:写作。
罗胖说: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在得到APP中突破了十万名用户,只用了短短两个月。不夸张的说,我们的用户是整个中国互联网上最好学、最有建设性的人。那薛兆丰老师平时是怎么打造这个专栏的?他全年是二百六十多节课,每天的内容都是预定下来的。那薛老师平时对任何一个话题有想说的话都会随时拿手机录下来,积累的多了,再把它整理成文稿,然后再进录音棚录音,所以,你在听薛兆丰老师的北大经济学课的时候,会觉得逻辑很严谨但是又非常的口语化。
其实这个创作过程,我们平时写文章也应该借鉴一下。就是:先说后写。这样的文章在逻辑结构和遣词造句上都非常有对象感,而对象感是好文章的共同特征。
我自己练习写文章也已有70多天了,在这些天中,我自己发现文章就是边思考边写。有时候刚提笔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内容,稍微开头写一下,慢慢就有点思绪了,我自己也发现写作对于一个人思想的凝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文章中提到,好多人一提起写文章就害怕,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
事实上写作,并不需要你想明白打好腹稿一气呵成才开始写,它没有你想的那么的难。
你可以把写作想成是:你在讲述1000字的话,就像同别人在聊天一样,只是这里的聊天对象是读者。而且在这个讲述的过程中,你并不需要停下来聆听读者怎么说,你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把事情讲清楚,讲完之后读者才会去读,他才会对你有评价。
至于读者如何去评价,那是读者的事,与我本身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有关写作,如果只记住一件事,那它就是:马上写。
罗胖曰:
汪丁丁老师告诉过我一个数字:
在有大成就的人中,“阅读障碍症”患者的比例,是普通人的40倍左右。
换句话说,获得大成就的人,有很多是不读书的。
读书,不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和人交谈,用倾听的方式,照样可以获得知识。
但是,如果不写作,你的认知不大可能获得稳步提高。
写作,是让知识穿过身体,再表达出来的最好途径。也是锻炼自我的最好途径。
关于写作,我信奉两条:
1、水平可以通过训练提高。
2、多写,马上写。
有关于第一条,之前我读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写了读书笔记:《刻意练习》。我相信:只要经过适当的练习,每个人都是可以掌握写作这项技能的。至于时间是有长短不同、训练强度不同而已,只要去做这件事,就有机会成功。
第二条是多写。这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实际应用,写作二字拆开了看,动作就是写,作就是最后展现给读者的作品。要想有作品,必须要不停地写,也就是说,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空想出来的。
没有一定量文字的积累,写作这件事就不会由量变引发质变,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