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玩手机时如果遇到字体太小看不清的情况,我们会下意识的把眼睛望手机上凑,直到看清是什么字,但如果眼睛凑的太近甚至贴到了手机上,字体反而会变得模糊看不清楚,这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是需要对焦的,如果离得太近反而会找不到焦点,也就没办法在视网膜上清晰的成像,造成了模糊的视觉。所以在空间维度上存在这种情况,离得越近越看不清。那时间维度上呢?
2007年左右,还在学校里读书,我有一个师兄,很有想法的一个人,很早就觉得读书毕业然后找家外企上班当个小白领不是他想要过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创业,项目是为企业提供二维码的解决方案,但是那会儿还没有微信支付宝,移动互联网都还没有发展起来,二维码还是一个很新奇的东西,并没有太大需求,他的创业项目面临很大压力。像很多初创企业一样,为了生存,他也去接一些和主业没关系的项目,但做这些项目又没有那些成熟的公司做的好,价格又低,最终真的和很多初创企业一样,死了。后来有一次和师兄聊起来这个事情,他说当时如果能坚持下来做二维码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好了,这样企业就有一个主干,而不是像草一样虽然有很多束,但每一束都很柔弱,最后没办法生存下来。所以他觉得他七八年之后要比当初看的清楚,看趋势看的更清楚,看自己也看的更清楚。反而是当下的自己却没办法看的很清楚,因为缺少阅历,可能不缺少信息,但有些信息别人不想让你看到,而且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己很多时候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你很可能根本不会在意别人故意掩盖的那些信息,最后要么根本没办法形成很清晰的判断,要么形成一个片面的判断。
我记得初高中的时候最讨厌上的课是近代历史课,这一段无比屈辱的历史让我这个热血青少年每次打开课本都觉得无比沉重。慈禧太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一个赛一个的卖国贼大汉奸,如果不是这帮人腐败愚昧,我泱泱中华怎么会被欺负到如此地步。但后来慢慢也看一些闲书,偶尔会涉及到晚清民国这段历史,然后发现原来曾国藩竟然是一代大儒,学问操守竟然没的说,不是一个曾剃头就概括的了的;李鸿章袁世凯也没有那么不堪,其实他们也首先只是一个个的人,在那个时代和境遇下做了一些他所能做的事情而已。马克思说的对,没有拿破仑还有拿破船,同样没有李鸿章还有李黑章。但课本里写的也都是事实,马关条约确实是李鸿章签的,袁世凯也想称帝来着,只是问题在于有些人故意掩盖了一些信息,只想让你知道他想让你知道的事情,所以你没办法看清楚全局是什么样的,只能形成一个片面的认知。
晚清这段历史也才过去一两百年,跟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比起来只是一段不太远的过去,但是要想看清这段历史已绝非易事。梁启超说这段时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经历的五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绝非虚言,所以搞清楚这段历史的意义往大了说可以直接影响国家现在和未来的决策,往小了说一个个体在变局中应该如何适从都可以从中找到建议。既然过去五六十年的历史不允许看清楚,晚清这段麻烦还请高抬贵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