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七十华诞之际,总想以一种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对共和国的感恩情怀。又不知从何下笔,思来想去,认为还是把父辈和我两代人,家的经历,从茅棚、土屋到楼房的变迁作为主题,来写点真实的内心感受。 我出生在湘北平江连云山下一个叫徐家洞的小山村里。这里是革命老区,解放后为纪念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无数英烈,政府将它命名为思源村。 我家老祖辈,清朝中期从粤东北迁徒到此,至今约有三百年历史。 爷爷和两位大伯,很早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父亲八岁那年,正是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爷爷和一位大伯,就被国民党清乡团杀害。另一位大伯,在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制造的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中,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牺牲时还没满二十岁。而今他们都只留下名字,印刻在平江烈士陵园纪念碑上。 据老辈们说,大革命期间,国民党反共武装多次血洗徐家洞,一次就残酷杀害过赤卫队员和无辜百姓近百人,房屋被烧光,一千多人的山村,到解放时仅剩下不足五百人,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将近三百人。属平江革命烈土较多的乡村。 在那战乱的恐怖岁月里,人们有家不敢归,也根本无家可归。婆婆带着年幼的父亲叔叔和姑姑,在深山里搭了两间茅棚,靠蕃薯野果为粮,苦度战乱,熬到解放。这就是我父亲记事起的头一个家。 解放初期,婆婆作主,用政府给爷爷和两个大伯为数不多的一点抚恤金,在原老屋地基上,重新筑了四间土屋,我就出生在这土屋里。 一九五八年灾荒,父母被迫背井离乡,拖儿带女逃荒到了江西铜鼓三都战坑官山脚下的直坑尾,住在一间破屋里,给林垦森工队砍树背竹为生。后来森工队搭了简易工棚,分了一间给父母,住了一年多后,通过父母的勤奋努力,在森工队领导支持下,靠当地乡邻热心帮助,搭起了三间篾壁竹瓦棚。 搬进去时,森工队领导同事和乡邻还买来了鞭炮燃放,表示祝贺。当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粮食物资紧缺,连一餐饭都候不起,父母尽虔诚之心,想法煮了一锅南瓜饭,炒了几个鸡蛋,煎了一碗河鱼,弄了几样蔬菜,作为席面来招待大家,人们还说真脸面。那时一顿南瓜饭,的确隆重过如今一桌丰盛宴席。还不懂事的我,只晓得高兴地捡着哑炮,在人群中乱窜,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森工队领导,还把父母作为自力更生勤俭持家的榜样,在会上给予赞誉鼓励。 不久父母从森工队分到松香厂采割松油为业,一直居住了好几年。 七十年代初,国营长林机械厂在附近建了个试炮场,这里属于落炮点区域,党和政府为了民众安全,动员这里的所有住户搬迁。这是国家的需要,所有住户都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搬迁。搬迁工作组公平负责,对待我家按当地住户一视同仁,也得到了规定的搬迁补偿。 我家搬到了正溪何龙北老兄家居住,房子不宽,一个饭厅两个房间,共用厨房。龙北兄大我两岁,还未成家,为人厚道,心地善良。在我结婚时,他热心把自己的房间腾给我做新房,自己却住到楼上,要从一张木梯上爬上爬下很不方便。这种憨厚与真情,令我终生难忘。 后来为了离东浒桥松油收购站近点,我家又搬到了东山尹狮垇,这里的乡邻很热情,逢年过节有喜事都会邀请我们。记得在此,我第一次买了台红灯牌半导体收音机,能收听到一些国家新闻和革命戏剧歌曲。当时还蛮吸引人,乡邻和一些学生孩子,把我家当俱乐部,放了学吃完饭就往我家跑,大家聚在一起无比欢乐。 几年后我到了化工厂做临时工,住进了当时并不多见的一小间砖瓦房。我添制了有生以来第一件奢侈品——上海牌手表,身上穿的也是当时很时尚的涤确凉,脚上也穿上了祖辈从未穿过的皮鞋,很有幸福感。 一九七九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春天。 我招工进了新成立的乡镇企业局,当时住房紧缺,我被安排在一栋老屋里,同屋的邻居是一小退休的李校长夫妇,他们待人谆善厚道,把我们当亲人样,我没事就到他家看看书报。李校长一对上学的女儿小玲和小珍,对我女儿非常之好,有好吃的都会留点给她,还会耐心辅导她的作业,尤如亲姐姐一样。这段时光我常怀在心。 后来乡企局建了一栋红砖水泥结构的员工宿舍楼,当时在县城单位号称第一。 按先来后进程序,我分得了两个单间,有幸住上了楼房,而且还添置了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一台凯歌牌黑白电视,用上了高低床、电风扇、木沙发等。 不久单位又建了一栋两室一厅带厨房的套房,在领导和同事的关怀下,我又荣幸分得了一套。 搬进去时,因为那时妻子摆摊做生意,赚了点钱,加上我几年勤劳省用攒下的一点积蓄,亲友和同事都戏称我万元户。在大家的鼓动下,我买了台21寸大彩电和冰箱,都羡慕我提前进入了现代化家庭。 在这栋楼里,楼上楼下共四户人家,我们相处近二十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来我往不分彼此,经常玩乐在一起,谁家弄了好吃的,都会一起分享。如今分开十多年,哪家有喜事都会到场,还常会聚在一起,这种邻里情,各自都难以忘怀。 此外还有一个临时租住过的家,不得不提一下。 十几年前,由于自己投资失败,欠了不少债务,为还欠债,我卖掉了当时乡企局房改时归属自己的那套房子。 原来的邻居娇娇,与丈夫分手,带着十来岁的女儿,在城北租了一套民房,见我们卖掉了房子没地方住,邀妻子和我住到了她那里。 娇娇为人豪爽热情,她把我夫妻俩当父母一样看待,似亲女儿一样关心体帖我们。那时我在长沙做生意,经常不在家,住在一起时,水电煤气费用,都硬不要我们出钱,连房租费大部分都是她出的,令我现在内心都觉愧疚,总好像欠了她什么似的。 娇娇女儿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么小就非常重情,很亲我们夫妻俩,大伯大妈喊得特甜,经常在我妻子面前天真地说,大妈等我长大了,我要去做明星,赚很多很多的钱买别墅你们住,我要永远和你们住在一起。 有次星期天她妈妈在外面打电话告诉她我们会回来,她到菜市场买了几样我们喜欢吃的菜,亲自细心弄好,知道我不喝酒喜欢喝可乐,买好一大瓶百事可乐和弄好的菜一起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来。 当我们一进家门看到这温馨的场景,令我夫妻俩感动得真的热泪直流。这是我温馨短暂难忘的家。 后经朋友介绍,我在防疫站买下了一套集资楼房,与二十多户邻居和谐相处,不觉度过了十三个春秋,巧的是,这是我第十三个家。 二0一八年,铜鼓县委政府为贯彻落实国家民生工程,进行棚户区改造,我所住房属于第一批拆迁改造范围,政府按协议时间,以一次性货币补偿。 我又将补偿款在县城买下了一套140平方的楼房,更新了部分家电,成为了舒适的现在这个家。 从父辈到现在,我家两代人,搬迁居住过十几个地方,从茅棚、土屋到楼房,家在不断变迁更新,经历了两个时代的跨越,越变越好。这使我深深体会到,这是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是新中国发展强大,所带来的幸福。 如今我们夫妻二人享受着政府的社保金,虽然不高但还是衣食无忧,比起父辈和过去,自感知足。 所以我力所能及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尽量多传播一些正能量,来感激党和政府。 泱泱中华,十几亿炎黄子孙,亿万个百姓家庭,只有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幸福家庭的道理。只有听党话感党恩,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理论,不忘初心,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美好幸福的日子才能永远无疆。
茅棚~土屋~楼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