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决定去跑步,每次一件事情让我苦恼的时候,我就会开始跑步,这会让我的大脑处于一种近乎空白的状态,当然,需要声明的一点是,这并不能解决什么。这里不加赘述。
这么说不是因为什么,可能是脑回路里面缺少属性,当初进学生会和社团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如何发展”的问题,怎么说呢,一脸懵逼,好像走到了一个很宽很宽的地方,在荒漠中迷路。
可是编编大人之命,不敢不从,我有个朋友老说,造化弄人。
下面认真讲,请勿吐槽,如果强行要吐,也没办法。
我接触简书属于比较晚的一类,有一次听朋友提起,但像很多事情一样,没有在意,真正开始了解到是因为一次在一款信息推送的app上看到写关于大学生自力的一篇文章,作者来自简书,然后我才知道,还有这个东西。
关于武侠江湖这个团队,刚看见这个名字的时候以为是写武侠小说的,自己也有兴趣,所以就关注了,但后来发现,里面虽然是武侠小说类为主体,但是也有影评或者书中人物解析之类的文章出现,我是一个喜欢人物大过剧情的人,所以会更偏爱这类主题。进武侠江湖看文章的时候只有收录,评论,热门和成员,我看了一下其它主题类的划分也是这几个板块,并不知道是不是简书的规定就是这样的,但是这样好笼统啊,连载放一个专题,单篇武侠类和其他评论类分专题放看起来会很方便,自己喜欢什么在什么专题看就好了。特别是琅琊令这种主推活动,打一个大标签。
还有就是为什么群里没人或者很少有人说话这个万年大梗。
真是一个千古难题,因为你没办法非逼着人聊。这不是一个对等关系,就好像一个公众号有一万个粉丝并不代表它的每篇文章都有一万的阅读量。我问过我的一些朋友,他们都会有几个关注了但是并不怎么看的号,当然,这里排除了那些他人所拉来的关注量。但是他们并没有取关,就说明可能还是会看,群里有些人可能就类似这种情况。撇开这些重要性因素不讲,不聊天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我不在乎了,我现在已经没有一个会固定每天都聊天的群,包括家庭群,基本上都是有事情才会出来讲话,比如谈谈什么时候约一发或者讨论一些事情。但是我并不觉得他们不重要了,可能是人类大脑又进化出了免疫聊天的系统。
还有一点,我觉得大家既然进了群,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感兴趣,不聊天可能只是因为——不爱瞎聊。在我问过的朋友里,大概有两种观点:群里没一个认识的人,不想说话;有事情会上群里说,正正经经地说,不喜欢瞎谈。这是很普遍的想法,每个人都倾向于自己熟悉的人,特别是在一种集体活动中,至今难忘第一次学生会聚会我在凳子上的尬坐。我更赞同第二点,正正经经地说,不喜欢瞎聊。毕竟群里一百多号人,每人一句话,第二天醒过来就是一个99+,大一的时候加了一个失物招领群,群主说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帮助的平台,他也不太管事,后来就完全变成一个聊天群了,因为有时候也会发招领信息,就一直呆着,我基本都是每天手动划掉。
我的建议是,可以每周给个主题大家一起讨论,一本书,一个作者,绝世武功,江湖高手皆是话题,有事情认认真真地说,该聊的时候就聊,不需要每天99+。
下午的时候看到子杰编编发问说自己要离开了,其实我跟这些编编门都不太熟,零聊天,看他文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一个学长。
大一的时候进文学社,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跟他特别好,那种感觉就是我认识学长我怕谁。
他总是剪一头短发,穿牛仔裤大大方方走路的样子盖过所有穿裙子的女生,是的,学长也是女生,我就是爱这么叫他,一直这么叫。
他做什么事情都很体贴,爱关心人,不开心了都可以找他聊天,像一个邻家大姐姐而不是学长。大一前半个学期我都很开心,就是那种没头没脑的开心,我可以整天闲逛,整天跟他喝奶茶聊天,然后觉得,好像这样就是很开心了。
到后来退社了,一切才戛然而止,我一直以为社团只是一个代号,你只是离开了,但是什么都不会变,仔细想想,我是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在群里聊天,开始觉得我的格格不入已经发展到显而易见的地步,我想,可能在在离开的那一刻就存在了,然后日益壮大。
有些事情回头想起来就是这样,好像你没做错什么,我也没做错什么,我们只是各自生活,过得仿佛再不相关。从什么时候开始,过了好久好久,都没再叫过学长了。
前些天的时候,我跟他成为好友两周年,看着手机,觉得感动又悲伤,其实他对谁都很好,我好不想承认,那时候的快乐,是一种对存在感的依赖。我想再认识你一遍,这次要认真一点,说,学长好。
本来想给子杰编编留言的,想想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希望你以后不管过了多久多久,还是觉得,什么都好。
这是闲话,不再多叙。
说回来,这些字我可是打到了凌晨两点,我要许愿,请小仙女给我一双灵活的手。而且写的太慢,落于人后,压力啊。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个光头,斩去三千烦恼丝,不问风雨,无关日月,只想做一个好人。
对了,今天是中秋,平时都是在家过,今年要呆在学校了,虽然每次过节都这么说觉得好俗,但还是想俗俗地说一句,孩儿们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