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个小女孩在妈妈旁边边大哭,边喊着“我要打妈妈”,而她妈妈就在一旁看着手机。因为在公共场合,孩子有了旁人的帮助哭喊得愈发撕裂,而母亲也放不下面子教育孩子。无论内心是否波涛汹涌,强行按耐洪荒之力,但眼睛还是一动不动看着手机。就这样过了三分钟,孩子的哭闹不停,随着旁人劝解的声音大,和其他人的关注。妈妈终于坐不住,一下抱起孩子就往外走。孩子似乎预感到即将面对的情形,更加撕心裂肺起来。
面对孩子情绪,很多书上说要让其发泄出来,会自我疗愈,并且认识到该情绪所在。可很多人都犯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错。孩子情绪的产生和疏导,最重要的阶段是出生前三年。那时孩子心智处于萌芽期,家长有帮助其认知自身的功能。共鸣不是嘴上说说就好,还要伴有温柔和坚实的拥抱,以及耐心。大多家长之所以引导不成功,就是以为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孩子还是没有舒缓情绪,就质疑此法的功效。继而换为传统的打骂喝止,这种简单快捷的粗暴法。而孩子呢,可能以及处于自我疗愈的阶段,虽然还不能停止情绪的抒发,但已经在内心趋于平静。但父母的突然转变,让他受到惊吓,不知该如何面对。虽然停止哭闹,那是在思考为什么有这个变化。但当孩子知道原因,这呵斥就达不到效果,父母也就再也做不到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
所以,最开始时,父母就要用爱全然接受孩子每一面,平静的同孩子交谈,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