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面试了几个采购人员,还巧了都是商务管理本科毕业。与他们交谈都说他们这个专业都是老总的专业。我不禁哑然失笑。没有许多年历练,以及自我学习调整心态,作为管理者还是有许多挑战。
欧美商学院教的绝大部分东西,属于“商”。虽然叫“工商管理硕士”,但只侧重于“工商”,也就是MBA中的B,既忽略了“管理”的部分,也忽略了其中的“硕士”层面,即研究生教育所应该注重的对思想的塑造。中国很多商学院则侧重于经济学。无论是侧重工商还是经济学,目前中国的商学院至少忽视了对于管理者而言非常重要的四大类内容。 第一类是:如何管理人的问题。 任何组织中的管理者,无论是企业中的运营经理、财务经理、销售经理,还是医院的科室主任、大学里的系主任,都需要掌握关于怎么管理人的内容。既包括怎么管理下级、团队,也包括怎么管理上级、平级,尤其关键的是怎么管理自己。 第二类是:“组织为什么存在”的终极问题。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员工是资源还是人? 这些问题超越了单纯的商业和经济学的逻辑,进入哲学的范畴,商学院要么难以作答,要么给出错误的回答。企业和管理者的行事方式,归根到底是由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决定的。 第三类是:领导力的问题。 领导力同时具有上述两类问题的特征。一方面,每个组织管理者,不论行业和职能,在具体工作中都有发挥领导力的责任。另一方面,领导力跟认识自己、成为自己,以及组织的目的是什么这些终极问题密切相关。 第四类是:不断实践、总结、再实践和再总结的精化和与时俱进的过程。 这个其实不能去单纯苛责商学院,他们每年都会有定期的学生加入以及毕业,他们能做的诸如组织校友会或者不定期的分享已经是尽力了。然而对于花费了财力和精力的商学院毕业生来说,不可避免地又都回到了现实工作中单打独干的个体,需要一个平台和团队去协助跟进、讨论、总结和提高。 那么,商学院为什么不教管理? 在中国,首先是因为商学院或者管理学院不懂管理。这听起来像讽刺,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实情。商学院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经济学者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商学院的主宰。而来自西方的经济学,传统上是把组织看作一个黑匣子,不关心也不懂得其中的管理问题。美国的商学院,一直存在“经验知识”与“学术知识”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早期的商学院被认为学术性不强,而现在的商学院又被认为矫枉过正,脱离实际太远。 所有这一切,对那些急需深造以及对商学院有膜拜心里的人造成极大的困惑。如何才能找到一所既能学到书面知识,更能注重实践;既能学习到实践理论,又能持续进行分享、诊断和总结;既能把自己塑造成合格的管理者来首先管理好自己,然后可以去管理他人(员工、上司、客户等)并且可以同时持续不断地提升领导力。这是每一个商学院和每一个商学院学员都在思索和寻求的殿堂。 我们理想中的商学院,需知,需行,更需知行合一。宏观上了解战略,微观上懂得战术,既能概括总结让管理理念易于师者传道授业,更能让管理者运用管理理念实战操戈得以解惑。 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也算是做到真正的“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