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是达到一种教学中的顿悟的话,那么这个顿悟就要求前面有一个漫长的,甚至刻苦的渐修。而有效教学框架和知识内在魅力的不断发掘就是这样的修炼。第三重境界是“偶然”与“少数”的,从某种意义上,是不能刻意追求的。它要求教材中本身有着关于存在的真理,要求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这最终取决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描述的那样: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得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这就要求在备课时教师要从这样的角度来对教材进行思考:找出因果联系在哪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察觉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边读书,边思考新学期的教学工作,困惑颇多!细思其实还是自己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近几年的教学中过于依赖教参而缺乏自己的思考,很对东西过目不过心,今后阅读中更要静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