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这年有很多同学在备考研究生。
一上大三,辅导员就连开几次大会,站在讲台上神情激动、唾沫横飞。
“你们一定要考研!一定要先有了这个敲门砖!进了这个门槛!不考研这一年你能干什么!”
在这种鼓励下,许多同学都热情满满,活像高考前的百日誓师大会,让人热血沸腾。
由于是管理类专业,属于文科范畴,后来问了几个同学,选专业的依据是什么,总结出来就三点:
“专硕,学制短,不浪费时间;不考数学,因为学不会;尽量考英语二,因为简单。”
有一个同学给我印象很深,本科学房地产,硕士她选择社会学,我好奇,这也挨不着边儿呀,于是问她读研以后这个专业要往什么方向就业,她说,
“不知道啊,先考了再说。”
我有些不懂。
私以为,之所以考研,除了内卷所致,更多应该在于自己对学习必要性的感知。
想拿学历是好事,只是一股脑就冲着门槛低而去,至于考上以后如何研究、如何就业、如何发展,一概不管,难道就是考研的意义吗?
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为了拿一个文凭却不是。
有些人会说,“现在不知道要干什么,说不定学着学着我就知道了呢。”
把考研拿来当试错的途径,并非不行,只是沉没成本未免太高。正常人上大学时已经是一个18岁的成年人,如果四年的时间仍想不出自己适合干什么,放在读研的两年内就可以清楚吗?
再者,读研也并非那么容易,搞学术更是一件纯粹的事。
为了考研而考研,为了上岸简单而选择自己根本不熟悉且不知道前途在哪的专业,等研究生毕业以后和现在本科毕业不还是一样的迷茫吗?
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想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然后根据规划去选择进修的方向,才是“有效考研”。
想起《新华字典》中的例句: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商店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清楚自己的目标,身披星光向前奔赴,就算不选择考研,也一样前途坦荡、未来可期。
我们都会有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