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脚步愈来愈近,年的念想也多了起来。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年的念想总是徘徊在童年的记忆里。腊月二十三四就开始扫屋了。选一个太阳高照的日子,早早吃过饭,就开始忙活了。把房间里的被褥拿到院里,其他的物品能遮的遮,能盖的盖,盖不了遮不住的统统搬到院子里。那个阵仗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母亲早已准备好了扫把、笤帚,找一根长长的竹竿,把笤帚绑在上面,卧室就用这个工具清扫。房顶上的角落里总是有很多网状灰尘串串,母亲头上包个毛巾,挥舞着竹竿上的笤帚,墙上的灰尘顿时弥漫开来。灶房里的灰尘最多,好多地方都被熏得黑乎乎的。这个时候就得用扫帚了,灰尘串串清理干净了,但被熏黑的墙壁也被划拉的出现了一道又一道的白痕。接下来的工作就琐碎了,先得把房间里没搬出去的东西抹洗干净,然后再把搬出去的东西复归原位。一来一去往往得一大晌时间,开始时还兴奋的跑来跑去,后来总是筋疲力尽,瘫在炕上不想动弹。虽然累,但母亲的那句话却牢牢记在了心里。扫屋就是把一年的晦气全都扫出去,新的一年好运就来了。扫屋就是过年的前奏。
二十七八就开始蒸馍了。前一天晚上就发酵面,一个很大的面盆就放在炕上。一大早就开始揉面蒸馍了。馍馍要光,就要不停的揉。我跟着母亲开始揉面,揉好后的面搓成条,然后用手拽下一块一块的面团,面团在母亲手里如此听话,不一会儿一个略带尖的像寿桃一样的馒头就成形了。把这些成形的馒头放置在热炕上醒着,待馒头鼓胀起来,再放到笼屉里去蒸。等快熟了的时候,满屋子都是馍香味,刚出锅的馒头加点油泼辣子,咬一口,满口留香。
蒸一天馒头,还要蒸一天包子,一类是豆包,一类是菜包。很想念那时的豆包,煮红豆、煮红薯、煮枣,然后把煮好的这几样东西放置在一个盆里,不停地搅拌,红豆便成了豆沙,红薯也变得糯软,红豆被红薯包裹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吃在嘴里绵甜无比。
三十那天就开始煮肉炸麻叶了。那个时候生活贫困,过年就割点肉,留点生肉包饺子,其他的便煮了,肉汤煎菜,煮熟了肉和其他蔬菜配着炒一炒。所以对肉的概念就是煮肉时飘溢在屋里的肉香,就是五花肉片和蒜苗爆炒时的那股沁人肺腑的香味。肉少,我也不是很喜欢吃,但母亲的麻叶可以尽情的吃。母亲炸的那些麻叶,有相互纠缠在一起的,也有单个的,有甜的,也有咸的。你尽管放开了吃,麻叶就晾在笼屉上。我就喜欢抓一把,一个一个的吃,弄得满手是油,吃在嘴里酥酥的、香香的,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好的美食。
初一早上我们那儿讲究要早起拜年的。天不亮就起床,饺子是前天晚上提前包好的。吃过饺子后就开始去本家磕头了。先去爷爷奶奶家,对着祖宗的牌位磕了头,然后又给爷爷奶奶磕头。那个时候想挣点压岁钱何其艰难!又想起了过年时挣到的两毛压岁钱。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也不知道是几岁,初一那天去奶奶家磕头,看到桌上有核桃,又不敢要,踅摸着不走,拿这个扫帚棍戳来戳去,没想到一不留神竟戳到了嘴里,鲜血直流。爷爷看我那样,破天荒给了我两毛钱,奶奶抓了几个核桃给我,意外的收获早已把疼抛到了九霄云外。
初一这天是不走亲戚的,中午村里特别热闹。唱戏的、演皮影的、耍猴的、卖糖人的,好像什么都有。我家东边就是一个戏台。当时村里有自乐班,爱好秦腔的人不少,母亲就是一个。中午时分,小广场上就聚满了大人小孩。梆子敲了起来,二胡声响了起来,母亲的唱腔也回荡了起来。
贫瘠的生活有着美好的回忆,美好的生活却贫瘠了回忆。
刘宁,陕西省白水县教师进修学校,715600
邮箱:15129330182@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