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造了一句话。知道不等于接受,我知道人终有一死,倘若提前面对死亡很少有人能够接受。我们放不下身边的人或者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怕失去,怕得不到,这些都是一种恐惧。其实,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恐惧的情绪。当死亡的恐惧袭满全身情绪已经掌控了我们的知觉,视野缩短,思维变窄有的只是绝望与无奈。
我知道,我爱的人与我分手了我们缘已尽,但我很难接受。愤怒、悲伤与绝望交替鞭打在“伤口”上。我就是想不开,为什么他(她)会离开我,如果不喜欢为什么要开始,何必难舍难分才说对不起,说什么爱你爱得有点累,此时情绪掌控了我们的知觉,被情所困一时转不出来。我们的生活是由喜怒哀乐悲恐惊这些情绪相依相伴的谁也别想逃离。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情绪产生于大脑边缘系统的杏仁核。就是我们人类从爬行脑进化到哺乳脑也称情绪脑的这个部位。通常我们是用视觉与听觉来接收外部信息或者叫外部刺激。信息通过这两个器官进入大脑中的丘脑,然后由丘脑传输到脑部其他部位。但是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到达丘脑的信息被分成两股神经信号,分别传输到杏仁核与新皮层。新皮层是大脑前额叶部位,它是管理控制情绪,决策、判断和选择等功能的器官。也就是被称为“人脑”的部分。外界刺激第一信号传给杏仁核,第二传到新皮层这个部位,在哪里接受理性“处理”。也就是说外界信息直接到达大脑的杏仁核这个部位。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与人交往处理事情都是情绪主导我们做出决定。
信息进入大脑后没有进行理性处理而是直接做出感性判,是恐惧我们就做好逃跑准;是愤怒我们就做好战斗的准备。这些都是人类生存的原始情绪。随着不断地进化,丰富了人类的情感生活,我们从外在接收的信息传输到杏仁核,输出的却是丰富的情绪。
倘若你在生活中遇到被情绪所困扰的事情,我希望你不要按照原来的思路去解决情绪问题。也就是说不要简单地认为,忘记烦恼的情绪就可以使情绪消失,情绪是有记忆的它存储在杏仁核里。你生活中的每处环境都有可能触发情绪再次来袭。你的情绪能够记住刺激它的人事物。这也是人类为什么总是遭受相同的痛苦的原因。
情绪的背后逻辑?
所有情绪的本质是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情绪导致行动。
人生气时血液流到手部,以方便拿起武器或攻击敌人;人恐惧的时候血液流到腿上以方便逃跑;遇到火因害怕躲开避免烫伤。
人在快乐的时候,可以抑制负面感觉使忧虑情绪趋于平静。人有爱的感觉,温暖的感觉,满足的感觉……。人的情绪直接引起生理反应,情绪可以调动体能。
我们的人生是否幸福、事业是否有成以及人际关系的好坏都离不开有效地掌控情绪。
要做到有效掌控情绪,我们必须学会接受情绪,我知道这很不容易做到。但是有一种方法,就是让我们的内在处于平静的状态。当我们内心平静地去面对生活,即使受到各种情绪挑逗也能减少损失。我说的内在平静不是情绪突然爆发内心还要平静。我是说,平日里要多修炼静修或者加强运动。养成自律,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减少情绪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静修可以强化我们大脑的前扣带。大脑这个部位可以使人具有社群意识,同理心等。静修可以使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对别人的情绪产生共鸣的能力。因此修炼中式冥想可增强直觉力和善解人意的能力,减少因情绪与他人产生冲突。
运动可以使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活跃,这个部位可以加强对情绪的控制,更理性地处理问题。比如,慢跑,快走,跳绳等有氧运动增加血流量到前额叶皮层使其保持活跃,更好地掌控我们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