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天听书结束后,我又选择了学习国学经典。今天学习了《论语》的创作核心,我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学者和诗人孔老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原来他开创了儒雅和美的忽悠先河。
孔子是因材施教,扶中培优,转化学困生的先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地因时因食因遗,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的不同,所教3000弟子,培养了72贤人。72贤人跟随孔子,鞍前马后,他的很多弟子就成为当时各个国家的国防部长、文化部长、外交部长等等,子夏、子张甚至后来成为许多诸侯国国君的老师。其余学生回家开私塾、种地,传播“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使全体人民效忠皇权,遵从孝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孔子用他的耐心、沉稳把全体学生都耗成了各有所成,各尽其能的社会建设者和儒家思想的接班人、传播者。使全世界的人都以是孔子学生而骄傲,都以学儒家学说为自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孔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战国策》中第一篇故事记载孔子心里不爽,觉得鲁国太小很容易完蛋,就叫子贡出趟差,子贡就外出兜了一圈,结果国际政治十年之内翻了个天,齐国大乱、楚国衰落、经过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干掉吴国、鲁国则得到了保全,中国的历史也因此从“春秋”时代步入“战国”时代。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春秋笔法”, 话里有话,即摆事实,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使中国人说话含蓄而又意味深长,绕晕世界各国,有时候也绕晕自己人,在实践中悟性不高的人,总是糊里又糊涂。
孔老先生是他那个时代整个中华文明的坐标与承担者。元代元武宗颁布的《加封孔子大成至圣碑》中对孔子的评价是这样的“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生者,非孔子无以法”,意思是说,在中华的文明长河之中,比孔子早的了不起的人物,如果不是因为孔子,我们就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了不起;而比孔子晚的了不起的伟人,如果不是因为孔子,他们就做不到实现他们的了不起。
《论语》尽管不是孔子本人写的,但全部是对孔子的解读。《论语》是儒家内部自己总结的孔子思想的精华,是孔子思想原理集成,也是孔子思想学习指南。《论语》是入门手册,也是核心原理,学习儒家各种思想,可以用《论语》打基础、从《论语》出发,而且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回到《论语》找灵感,最终的理解是否准确一定还要拿《论语》来检验。《论语》可谓集三代儒家众多天才思想之精华,浓缩《六经》要义,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春秋笔法”的纲领性地浓缩记载,勾勒了中华文明的总体全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