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如果你俯瞰街道,望一眼陶努斯安拉格(法兰福金融区一条街道的名字),那么你只会看到人渺小如蝼蚁。那里是世界,正常的世界,但我们不属于那个世界。我们是最聪明的,我们是天才,你们都是蠢货。”一位华尔街金融人士如是说。
1
《金融帝国贝莱德》这本书共308页,21.8万字,我几乎是一字不落地读完。
倘若当时你正巧从我的身旁走过,看到那急不可待的模样,肯定会笃定我读的是一本悬疑或者侦探小说。的确,就情节的曲折、悬念的强烈、逻辑的严谨来说,它丝毫不逊色于《达·芬奇密码》、《漫长的告别》、《福尔摩斯探案》、《沉默的羔羊》。
但要命的是,它讲的故事不是过去的故事,也不是未来的故事,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人,不是和我们不相干的虚构的人,也不是隔壁的老王和同事的小美,而是你、我、他。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部小说中不可缺少的而又渺小如“蝼蚁”的配角——我们身在其中,卖力出演却并不自知————我们活在贝莱德们创造和掌控的世界里。我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勤奋可以改变人生”,得意于自己的72般变化,诸不知我们仍然翻不出如来的掌心。
2
本书作者海克·布赫特是美国《时代周刊》的一名资深财经记者。记者号称“无冕之王”,常令人闻风丧胆,他们就像暗夜塔楼上的探照灯一样,灯光打到哪里,哪里的一切都将原形毕露。
显然,海克•布赫特这盏灯关注金融界已久。
他对金融以及其周边领域的一切似乎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本书讲述了贝莱德如何在短短35年从纽约一家小小的债券公司,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一大上市资产管理公司的“励志”故事。
记者的职业素养让这部金融巨头成长史、这个“感人”的创业故事有了更广阔的社会和人文背景,有了更深刻的挖掘和探索。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梦幻般的故事,一个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一个突然出现使人瞠目结舌的庞然大物,也不仅仅是借此书获悉一些粗浅而丰富的金融知识、金融潜规则——当然,将复杂的金融知识讲得这么简明、易懂、生动、有趣,是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深远的启发和思考。
经济全球化,人工智能正在来的路上,人类的命运在共同的“业”的推动下,最终将走向何方?以“规避风险”为公司使命的贝莱德完成了它的使命,然而,它的崛起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的风险?另外,我们这些生活在巨人脚下的“蝼蚁”又该怎样活着,怎样保全自己的资产?
3
海克•布赫特似乎很喜欢电影,全书至少有十处以上提到相关电影的场景。比如讲述贝莱德借助通用电气的委托在金融界一战成名,他说:“就像好莱坞电影《超能敢死队》中的幽灵猎手一样,如果人们面临不透明的投资组合或对资产价值存疑,人们就会召唤拉里芬克公司(贝莱德)。”
很巧,读了这本书,也让我想起来了一部电影——《暮光之城》,本书的主角(贝莱德公司)以及它的同类(金融资本)与电影中的某种生物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力量:新的金融巨头(资产管理公司)“表现为全球性、数字化,最重要的是体量巨大,并且几乎无处不在”。贝莱德公司作为它们中的领跑者,掌控着20万亿美元资产,占全球金融总资产的5%,并通过子公司运营参股渗透到各个行业。它“不仅是大型金融机构的共同所有人,而且是银行家们的头号大客户”,它还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沉默股东”,大到房屋、汽车,小到猫粮、玉米片。
食物:贝莱德的权力是借来的,“它吸收的是小储户的钱、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投保人的保费、慈善捐赠、公司财务部门的资金和纳税人的税款。”企业或者个人的辛苦所得基于回报和安全性的承诺,源源不断地流入华尔街玩家们的资金池——我们用自己的血汗钱亲自喂养它。
冰冷:“重感情”不是资本会有的品质,甚至“重感情”会是被资本淘汰的品质,因为追求更多的利润,是资本的唯一目标。从早期的奴隶贩卖、武力征服到今天的公司猎手、影子银行,在资本的池塘里,每个人都在想尽手段杀死竞争对手,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来到世界,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速度:随着金融系统的电子化,机器取代交易员,成功占领了华尔街。“目前80%的股票交易和外汇交易,以及接近50%的债券交易都由计算机完成,凭借巨大的计算能力和巧妙的软件,在金融市场上极速冲浪,收割利润”。贝莱德制造出的“电子妖精”阿拉丁7*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每天创建180万份报告,记录40亿股股票的换手,清算2.5万桩交易,阻止3000次投资灾难场景。
身体冰冷、生性嗜血、速度极快、力量极大、智慧极高,所有这些特征拼凑在一起,它是什么?看过电影《暮光之城》的人应该不难猜到,是的,答案是吸血鬼。
4
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把这本金融类书籍读成了纪实小说、名人传记。读的过程中,受作者影响,自然而然想到了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最后竟然得出“金融资本是吸血鬼”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和观感,万万没有想到。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非要给这本书一个评分,我给它打9.8分(满分10分),这是今年读过最棒的一本书,感谢作者和译者。
不过,本书适合有一定金融知识基础的读者,当然不是说你得学经济、懂金融,起码你得是我大A的股民。
(全文完)